時間: 2015-09-17 17:03
來源:
作者: 聶永豐
伴隨著我國垃圾產量的急劇增長,在規劃傾斜與政策鼓勵下,垃圾焚燒行業在國內異軍突起。與此同時,垃圾焚燒爭議甚囂塵上,公眾日漸提高的環保意識對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倒逼包括控制污染的垃圾焚燒技術全面性提高。6月29日,在“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的“固廢處理處置技術深度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作主題發言,詳細介紹了全面提高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水平的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主題發言
聶永豐表示,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引進垃圾焚燒技術以來,經過了初創期、發展期、爭論期,目前已進入大型焚燒爐國產化的完善期,需要研發更先進的煙氣處理系統,完善垃圾滲濾液和飛灰處理。隨著國家對污染減排的重視,垃圾焚燒環保排放要求也日趨嚴格,包括對焚燒煙氣排放、工藝廢水排放、焚燒灰渣等各方面要求。
人們通常所說的焚燒技術是指垃圾燃燒的煙氣處理技術。環保部門一般把垃圾焚燒技術中的煙氣處理、臭氣控制、滲濾液處理和灰渣處置視為垃圾焚燒的二次污染控制技術。但聶永豐表示,整體垃圾焚燒技術水平應包括:焚燒技術、煙氣處理技術、臭氣控制技術、滲濾液處理技術和灰渣處置利用技術。他分別從這幾方面具體分析了如何加大投入,嚴格監管,全面提升垃圾焚燒技術水平。
我國垃圾焚燒技術起步較晚,但聶永豐表示,我國焚燒技術發展迅猛,實現了跳躍式發展,目前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垃圾焚燒也走出了一條特色道路,國際水平的現代化焚燒技術和技術簡單的焚燒技術并存發展,其中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燒爐曾經一度異軍突起,占據較高比例。目前我國現行技術標準、規范不夠全面,主要針對機械爐排焚燒爐,而小城鎮多采用的小型焚燒爐與簡易焚燒并未被收錄進現行的相關統計數據。對此,聶永豐建議取締露天焚燒和土焚燒,禁止發展小焚燒,規范循環流化床、熱解氣化焚燒等上規模的焚燒。
垃圾焚燒的煙氣處理是公眾關注的重點問題。聶永豐介紹,煙氣處理主要針對焚燒產生的煙塵、酸性氣體、氮氧化物(NOx)進行處理,重點減少二噁英與重金屬污染,根據具體焚燒項目狀況與投入采用不同配置的煙氣處理組合工藝;滲濾液處理及排放是垃圾焚燒廠二次污染控制的另一焦點問題。聶永豐坦言,垃圾焚燒技術中滲滲濾液處理存在諸多難點:滲濾液回噴焚燒處理是否可行,濃縮液處理及去向,執行標準針對性不強。而在焚燒灰渣處置方面,聶永豐稱,焚燒飛灰的處理與利用技術須從資源化與環境影響兩方面加以控制,既要考慮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又要使焚燒飛灰處理產物的環境特性達到所限定的標準,在經濟成本與環境保護中找到最佳平衡點。
從聶永豐的具體分析來看,全面提高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水平任道而重遠,需要政府與企業加強規劃、投入、運營、監管等各方面能力與標準,以達到公眾的環保要求,減少相關爭議與質疑,推進垃圾焚燒產業發展。
編輯: 陳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