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11 11:16
來源:維爾利
常熟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路,與南湖焚燒發電廠一起承擔著常熟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任務,相比傳統的填埋式垃圾處理方式,焚燒處理能使垃圾減量85%以上,焚燒產生的熱量用于上網發電,實現了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維護整潔清新的生活環境。
垃圾焚燒發電廠,打造滲濾液樣板工程" alt="維爾利助力常熟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打造滲濾液樣板工程" width="600" height="34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40px;"/>
項目背景
常熟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升級及二期擴建(廠內焚燒生活垃圾能力提升為610t/d×3),其配套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需從原有250m3/d提量改造至800m3/d。提量改造項目建設地為250m3/d滲濾液處理站原址,新系統建設前需對原系統進行設備和池體的拆除。在整個施工期,為了保證焚燒發電廠的正常運行,場內建設一套150m3/d滲濾液臨時處理設施用于處理施工期內滲濾液,系統出水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3標準。
項目于2017年9月開工,2017年12月150m3/d滲濾液臨時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2020年1月800m3/d滲濾液處理主系統安裝完成,2020年4月投入試運行。
解決方案
本項目滲濾液處理主要包含150m3/d臨時滲濾液處理系統和800m3/d滲濾液處理主系統兩部分,出水均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3標準。
150m3/d臨時處理設施包括好氧系統+臨時膜系統+配套輔助系統+臨時滲濾液回噴系統+臨時濃縮液回噴系統。臨時設施安裝在廠區綠地上,后期需恢復綠地,鑒于此情況,臨時設施系統中不設混凝土池,用生化罐取代生化池,用PE罐取代各種功能性水池。同時原系統設備部分利舊,最終做到了既節約投資又減短了建設周期。

800m3/d滲濾液處理主系統工藝采用“預處理+厭氧(UASB)+外置式MBR(二級A/O+外置超濾)+納濾+反滲透”,MBR系統設完全獨立的兩條線,最終濃縮液量小于總進水量的20%。其中,UASB厭氧對高濃度垃圾焚燒廠滲瀝液COD的去除率可達80-85%,大大減輕了后續好氧的負荷;利用外置式生化反應器的脫氮技術,滲濾液中氨氮去除效果可以達到99%以上,確保出水的氨氮、總氮能達排放標準;納濾和反滲透作為深度處理工藝,保障了系統總氮出水達到排放標準。最終通過多種工藝的結合實現了滲瀝液處理系統使用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本項目對處理過程中排放的尾水、產生的廢液、廢渣、臭氣、噪音等均有控制措施,確保不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例如:主系統厭氧工藝產生的沼氣在常規情況下通往二期焚燒爐,在焚燒爐檢修時可通過火炬燃燒處置,另有一路接至臭氣管道,可通往垃圾坑負壓區;滲濾液處理區域內產生的全部臭氣通過臭氣風機抽吸至垃圾坑負壓區,控制臭氣外排;系統產生的污泥經過污泥脫水機進行脫水,脫水后的干泥送至焚燒爐料斗內進行焚燒處理。
安全質量保障
本項目自建設以來,維爾利集團多次派代表到項目現場進行安全、質量巡查,專項巡查組對現場工程形象、工藝設計、設備安裝質量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檢查,監督落實質量、安全管控情況,對現場情況提出了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的優化意見。項目現場認真落實優化方案,為業主提交最滿意的精品項目。


項目意義
維爾利環保集團始終圍繞有機及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專家的定位,高度重視有機廢棄物垃圾滲濾液工程的質量,堅持為客戶提供完善的垃圾滲濾液處理解決方案。憑借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勢,積極投入常熟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處理的建設,打造滲濾液精品樣板工程,為常熟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處理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加速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專家說
“生活垃圾滲濾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處置過程中在壓實、發酵等生物化學降解作用及降水和地下水的滲流作用下產生的一種高濃度的廢水。
我國垃圾處理方式主要以填埋和焚燒為主,因此,垃圾滲濾液處理需求主要為垃圾填埋場和垃圾焚燒廠產生的滲濾液。
維爾利環保集團從事垃圾滲濾液處理業務十八年,已擁有成熟的MBR、厭氧、超濾、納濾、反滲透等核心技術。在全國各地承接了近三百項滲濾液處理項目,處理規模達140,000立方米/天。
維爾利集團結合工程實踐,根據全國各地垃圾滲濾液的水質特點,改進和優化該項滲濾液處理工藝,積累應對不同地域、不同季節、不同處理規模項目所需的特殊工藝參數,同時還通過持續研發創新,力爭解決滲濾液濃縮液的問題,形成全量化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不斷提高滲濾液處理工藝水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