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5-06 09:26
來源:浙能錦江環境
回首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市場競爭等多方壓力,浙能錦江環境全體員工風雨兼程、砥礪前行,其中,涌現了一批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浙能錦江環境以專輯形式特別報道2020年度優秀團隊和特殊貢獻獎獲得集體,鼓勵大家學習榜樣先進事跡,弘揚優良精神作風,共同助力浙能錦江環境成為卓越的環境守護者。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垃圾發電廠

浙能錦江環境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垃圾發電廠坐落于昆明市西山區海口工業園區,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為1000噸/日。作為3A級生活垃圾焚燒廠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西山垃圾發電廠以“建設生態文明昆明,提升美麗春城品味與內涵”為企業價值目標,不斷提升經營水平,守護春城的綠水青山。
2020年,西山垃圾發電廠憑借獨具特色的管理與突出的業績,被浙能錦江環境評為年度優秀團隊。
讓我們去春城西山垃圾發電廠看看吧
#1
生產管理精益化

西山垃圾發電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完善班組制度、考評細則,明確“五大員”崗位職責,建立班組“五大員”檔案柜,建設宣傳班組文化。
在安全管理方面,西山垃圾發電廠設立安全生產小組,全廠人員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健全安全管理責任體制建設;制定“兩措”計劃,開展重大危險源評估,編制年度安全重點工作計劃分解書。西山垃圾發電廠每月組織安全檢查,每季度進行季度安全大檢查,持續提升現場安全生產條件。
在環保管理方面,西山垃圾發電廠設立環保生產小組,落實環保管理責任體制建設;規范“三廢”現場管理,注重環保細節;從硬件設備和庫房堆放管理入手,做好環保源頭管理,讓各個生產環節可控;不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培訓,科普最新環保知識及技能;開展環保設施對外開放活動,積極正面地宣傳電廠,普及環保知識。

#2
生產技術創新化
今年年初,西山垃圾發電廠作為全球環境基金(GEF)“中國生活垃圾綜合環境管理項目”昆明示范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西山垃圾發電廠以該示范項目為依托,全面推動重大工藝技術裝備改革及新技術應用工作。
在全球環境基金的幫助下,西山垃圾發電廠在運營方面開展技術改造,涉及垃圾預處理、智能燃燒控制、煙氣凈化等多個關鍵技術環節的創新和升級改造,示范《斯德哥爾摩公約》最佳可行技術和最佳環境實踐,生產運營狀況穩定提升,環境效益突出。

#3
電廠員工專業化
優秀的團隊,離不開每一名員工的默默奉獻。
01
生產現場總能看到這樣一個身影:身背工具包,頭戴安全帽。無論刮風下雨,無論酷暑嚴寒,他總是勤勤懇懇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只要生產需要,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他是電儀檢修專工梅利彬。
工具在他的手上揮舞,展現著他嫻熟的技術。他每天默默無聞地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作為一個技術過硬的員工,他每天帶著他的工具包、帶著他的技術,走遍廠里的每一個角落。
他更是一個不吝授教的人。作為電儀的老大,他對他帶領的員工嚴格要求,手把手地把硬技術教給他們,讓他們也能獨當一面。“我只是把自己的技術發揮到極致,不會再學,會就求熟,熟再求精”,正是這種踏實的工作精神,執著的進取精神,受到了公司領導和部門領導的肯定和表揚,也深受徒弟們的愛戴。

02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越是有能力、有才華之人,越是沉靜、收斂、從容,不自以為是、不顯山露水,不與人爭鋒”。這句話用在張廷行身上再適合不過,他是西山電廠的燃料專工,平時話不多,以能力說話。
生產設備管理工作沒有捷徑,只有實打實地干,才能出成績,才能完成生產指標。每一次壓火、停爐,他都責無旁貸,爐子不點火,他絕對不會離開現場。“哪怕油漬滿面,哪怕灰塵襲身,只要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

拼搏逐夢,勞動光榮,
企業與員工正用勞動投身新時代的浪潮。
行穩致遠,守正出奇,
奮力走好浙能錦江環境特色發展之路!
文中圖片及文字均轉載自浙能錦江環境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