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26 09:43
來源:中國固廢網
《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樣的背景下,環保企業也將減污降碳作為新的發展路徑,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9月13日,北京中持綠色能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彩斌在“2021(第九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指出,中持人一直做的事業,正是契合雙碳目標要求的事情。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端年,也是沖刺碳達峰、推進碳中和的關鍵節點。《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樣的背景下,環保企業也將減污降碳作為新的發展路徑,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9月13日,北京中持綠色能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持綠色”)董事長李彩斌在“2021(第九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指出,中持人一直做的事業,正是契合雙碳目標要求的事情。 中持環保在創業之初就已經做了比較系統的產業布局,分為五大板塊。論壇現場,李彩斌主要介紹了,中持環保旗下中持綠色在“雙碳”目標下的探索和實踐成果。 本次論壇上,李彩斌詳細介紹了中持綠色在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與實踐方面的經驗,分享了中持綠色對有機廢棄物行業的宏觀思考以及公司在該領域多年深耕的三大技術成果。 雙碳目標下的突破打造以有機廢棄物處理為紐帶的生態農業 在“雙碳”目標的要求下,如何既能解決有機廢棄物污染問題,又能很好實現降碳效果呢? 中持綠色歷經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將有機廢棄物通過厭氧消化和好氧發酵處理轉化為沼氣、營養土/有機肥、沼液。沼氣經提純為天然氣并網或發電,營養土/有機肥、沼液則在科學管理下有序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和肥力。處理工藝為負碳排放,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則會形成碳匯。有機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涉及環境、農業、能源等領域,具有復合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基于以上思考,中持綠色也在積極探索有機廢棄物處理與生態循環農業結合的新模式。而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技術和有機質還田的做法,將是重要的突破口。 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首先是新型環境和農業基礎設施。其次,把它和農業結合起來,作為城鄉物質循環節點,從過去的小循環走向大循環(生產生活方式、城鎮化阻隔了物質的循環)。第三是區域生態發展的動力,重構農業、環保和能源要素。第四,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是城市反哺鄉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價值載體。第五,能夠強化農事體驗、鄉村旅游等附屬功能。 基于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微循環節點,中持綠色打造了以有機廢棄物處理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養殖產生的糞污,農業種植產生的廢物經過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處置,產生沼氣、沼渣、沼液,對其進行利用,很好地實現了對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同時,生態農業也有機融合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有效實現了環境、能源、農業三大交叉產業的融合統一。 三大“技術法寶”技術實力破解有機廢棄物處理難題 以有機廢棄物處理為紐帶的生態農業將有機廢棄物處理與農業生產很好地融合起來,不僅為有機廢棄物找到了好的歸宿,也為農業的高效發展提供了更佳的思路。如何實現生態農業目標要求,中持綠色持續的技術創新,為這一目標的達成做了強大的支撐。 這些年來中持綠色一直在推動技術的迭代和升級,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技術方案。論壇現場,李彩斌結合具體案例,重點介紹了中持綠色的三大“技術法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