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26 11:38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黑龍江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底,危險廢物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安全監管與環境監管聯動機制;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基本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短板,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基本滿足省域內實際處置需求。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詳情如下: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9月22日
黑龍江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21〕47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到2022年底,危險廢物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安全監管與環境監管聯動機制;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基本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短板,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基本滿足省域內實際處置需求。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完善危險廢物監管體制機制
(二)依法落實監管職責。各級政府對本地區危險廢物治理負總責,將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縣級以上政府將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情況納入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年度報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各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公安、交通運輸、衛生健康、住房城鄉建設、海關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嚴格落實在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污染環境防治、安全生產、運輸安全以及衛生防疫等方面的監管職責。(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哈爾濱海關等部門及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建立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等參與)
(三)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強化部門間溝通協作,建立線索移交、案件移送、管轄通報、信息共享、聯合督辦、聯合執法、專業支持、司法鑒定管理和使用銜接等合作工作機制。各職責部門在監管中發現涉嫌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問題,應及時將線索移交相關司法機關及行政主管部門。(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哈爾濱海關、省法院、省檢察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把企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納入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實行公開曝光,開展聯合懲戒。(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應急管理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企業(以下統稱危險廢物相關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嚴格落實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制度。危險廢物相關企業依法及時公開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建立危險廢物管理臺賬,通過固體廢物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申報,依法依規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省生態環境廳、黑龍江銀保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完善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體系。加強省固體廢物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在線申報、管理計劃在線備案、轉移聯單在線運行、利用處置情況在線報告,有序推進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全過程監管。探索危險廢物物聯網平臺建設,指導推動重點監管的危險廢物相關企業推行視頻監控、電子標簽等集成智能監控手段,實現對危險廢物全過程監控和追溯管理。(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等參與)
(六)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各市(地)政府(行署)應當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納入對地方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中,省、市、縣三級聯動,加強對產生、經營危險廢物企業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三、強化危險廢物源頭管控
(七)加強危險廢物鑒別管理。嚴格落實危險廢物鑒別程序和鑒別單位管理要求。強化危險廢物相關企業落實鑒別主體責任,按規定主動開展鑒別。(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公安廳等參與)
(八)嚴格環境準入。建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審批與環境影響評價有效銜接機制,新改擴建項目要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對已批復的重點行業涉危險廢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開展復核,對長期投運企業的危險廢物產生種類、數量以及利用處置方式與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嚴重不一致的,依法進行整治。依法落實工業危險廢物排污許可制度,從嚴打擊無證排污、不達標排污等行為。(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九)推動源頭減量化。支持研發、推廣減少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危險廢物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促進從源頭上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降低危害性。(省工信廳牽頭,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等參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