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15 10:28
來源: 康恒環境

“客家底蘊”的建筑風格
項目主廠房外立面建筑方案以“客家”建筑風格及文化背景為設計元素。整體以白色墻體為主,配以灰色檐口裝飾。白加灰簡練淳樸,低調深沉,使建筑在郁郁叢叢的自然環境中,顯得格外鮮明。遠遠望去,項目整體猶如一幅水墨畫,不施粉黛而淡妝素裹。

興寧市靜脈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效果圖
主廠房前面的水池以客家建筑“圍龍屋”特有的半月形造型為設計元素,和主廠房相結合,是興寧項目的“天圓地方”的表現。局部采用康恒環境“蜂巢”符號加以點綴,小蜜蜂是康恒環境的象征,體現出康恒人的勤奮,與客家人勤勞的品質相呼應。整體風格和諧、美觀、大氣。
“世界領先”的設備技術能力
該項目采用康恒自主研發的清潔焚燒設備與技術,確保燃燒穩定,污染物原始生成濃度低。作為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康恒環境為全國212座垃圾發電項目供應垃圾發電核心設備,占有國內40%市場份額。項目日處理規模700噸,采用中溫次高壓蒸汽參數,有效提升發電效率,年最大發電量為11,274萬度,年最大上網電量為9245萬度。不僅可以滿足項目自身用電,還可以緩解電力緊張矛盾,實現垃圾資源化。項目煙氣排放采用嚴格煙氣凈化組合工藝,煙氣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標準和歐盟2010標準。

康恒環境自主研發的機械爐排爐
“低碳靜脈產業園”協同處理技術
興寧項目協同處理各類垃圾以及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除生活垃圾焚燒廠外,還有污水處理廠、爐渣綜合利用、污泥干化處理廠和糞便處理廠。靜脈產業園協同模式實現了工藝協同、管理協同、公共設施協同,實現能量流利用最大化、物流利用最大化、土地利用最大化、管理資源最大化以及人力資源利用最大化,促進循環經濟,助力碳減排。

客家建筑特色的”半月形”水池
該項目是興寧市第一座低碳靜脈產業園項目,對于改善興寧市垃圾處理能力、加強客家圍龍屋的保護利用以及傳承優秀客家傳統文化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以‘和’為貴”的運營理念
項目設有智能化的環保教育展廳,投運后全年免費向公眾開放;隨時接受公眾的實地參觀和監督,信息公開透明、化解公眾疑慮,讓垃圾焚燒發電在陽光下運行。真正意義上的做到“鄰避變鄰利”,這和客家人以“和”為貴的理念不謀而合。

興寧市靜脈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效果圖
“興寧項目”助力客家建筑保護
圍龍屋又被稱為“民間宮殿”,是一種極具嶺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興寧市有約2600座,在“圍龍屋”保護的道路上,垃圾處理一直是其絆腳石。2021年8月,興寧市七屆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條例〉修正案(草案)》指出:"建議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吸引社會資本和力量參與源頭減量和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變廢為寶,減少垃圾產生量"。

2021年9月,康恒環境興寧市靜脈產業園(一期工程)項目,兩爐一機圓滿完成“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作為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投運后,興寧市將告別垃圾依靠填埋處理的歷史,迎來垃圾焚燒新時代。對于興寧市無廢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