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7 10:1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藍
氣炭互補燃燒爐是氣炭互補間接燃燒工藝的呈現,含多級旋轉翻動爐排和底層的往復爐排,通過氣流組織設計,在爐體內形成負壓和微正壓的區間聯鎖控制。在爐體內部有干燥區和熱解區,熱解氣負壓向下燃燒與底下往復爐排炭正壓的燃燒區形成對沖燃燒,火焰的部分是工作原理的呈現,是氣炭互補燃燒。在爐體里可以看到對沖燃燒,間接燃燒燒的是熱解氣和碳化物,這種更清潔的間接燃燒方式是對爐排爐焚燒技術的一種優化與補充。煙氣經過二燃室,在高溫條件下控制二噁英生成,等同于大焚燒廠的污染控制系統的產品技術原理。

專利技術-內部原理簡圖
李文生指出,在依靠人工運營的背景下,還是要解決成本高的問題?,F在大型生活垃圾焚燒企業技術和管理已經相當成熟,但設備本身需要人來維護,自動化程度是有限的。所以續盈環保一直圍繞的標準化、產品化、數智化,能夠保證它常態化運營,用數字的控制技術、遠程的運維支持來支撐項目的長效運行。

項目:腳踏實地 久久為功
李文生介紹了續盈環保現在運營的項目——郎溪縣經濟開發區GCCF-15t/d生活垃圾處理站項目,該項目與同濟大學熱能與環境工程所合作,并入選“綠色宜居村莊技術創新”國家重大專項課題示范項目。項目占地1200㎡,投資額約850萬元,日處量為15t/d,主要工藝設備為破碎機+輸送系統+氣炭互補燃燒爐+干粉/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濕法脫酸。該項目已完成環保檢測,累積運行逾1萬6千小時。

郎溪縣經濟開發區DGDS分布式生活垃圾處理站
此外,李文生還介紹了陜西鎮坪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示范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設計和效果圖,征地問題也基本解決,正在做地勘與前期建設工作。廠區占地15畝,設備比較緊湊,自動化程度很高。日處理總規模80t/d,設置2條40t/d生活垃圾氣炭互補燃燒爐處理線+2×200KW膨脹螺桿發電機組+2×煙氣處理系統,煙氣處理系統采用“SNCR脫硝(預留)+干粉/活性炭噴射+袋式除塵器+濕法脫酸(預留)”,年發電量逾314.7萬kwh;年碳減排逾2470噸。從設備和煙氣處理的平面圖和剖面看:設備線清晰簡潔,功能完備齊全。該項目實現了排放數據聯網和裝機發電自用,踐行了數字化管理及低碳環保政策要求。

陜西鎮坪縣生活垃圾處理示范項目剖面圖
主要單元有垃圾回轉平臺、倒料坑(7天以上),爐主體系統、鍋爐系統、煙氣系統和發電系統。在室內部分的設備兩組50噸/日并聯設置,實際上是可以分開運行。李文生介紹到,包括煙囪的設計,尾氣的處理等單元,均依據正規大焚燒的設計規范要求。續盈環保已經把50噸/日的單體做成了標準化的產品,兩組100噸/日、四組200噸/日,和正規大焚燒的建設規劃邏輯一致。
最后,李文生認為,在政策逐漸明朗的情況下,我們要看清農村垃圾處理市場的真實需求,技術企業能夠做的是為行業提供好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也希望在垃圾焚燒領域能像在污水處理的領域一樣,以To “B”的模式服務行業。
最后,本環節主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劉建國指出:小型的、非焚燒的、熱處理技術實際上非常復雜,對于原料和人員要求更高。傳統上認為這些技術維護很簡單,成本很低,適用面很廣,認識上有偏差。過去行不通的技術在新形勢下會有它發展的空間。所以,在這些方面的探索不單單是解決村鎮的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同時也是能切身地服務于“雙碳”目標的實現,這也是前面這些技術本身固有的優勢。
圍繞“雙碳目標”,對于智能化技術的精細化管理有強烈的需求,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依賴于標準化。資源綜合利用如果沒有標準,路是不通的,很多時候面臨很大的風險。有標準化之后在技術上探索、找到適用的場景,未來的鏈條就完整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