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07 10:1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陳鵬麗
偉明環保相關人士也向記者直言,垃圾焚燒行業存在整合機會,公司于2021年至2022年先后完成對國源環保和盛運環保的收購,未來還會積極關注國內存量項目整合機會。
徐海云也告訴記者,垃圾焚燒發電產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并購整合”,通過“并購整合”可能是化解產能利用不足的有效途徑。
吳柏瑩提到,垃圾焚燒行業產能接近天花板,新增產能空間有限。存量項目整合或將成為趨勢。一種方式是橫向的產能拓展,形成區域協同與業務互補;另一種是以產業園的模式縱向擴寬服務邊界,例如上下游拓展環衛、資源綜合利用業務,提升企業整體處理規模和盈利能力。
薛濤則傾向認為,這個產業或不會有“大并購潮”的出現。原因是:現存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有8成是國企,2成是民企。在國企的決策體系里,管理者很少愿意將資產拿出去處置,尤其是這類運營相對穩定的公共服務資產。因此,“大并購”在國企決策體系里不是主流路線。另一方面,國企的考核機制不太允許企業“做小”“做銳”,而偏向追求規模和利潤穩定增長。這也決定了國資背景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很難成為被并購的對象。“剩下的民企項目有可能是并購研討的對象。”
04下縣城去,到海外去
上市公司財報中還藏著的產業真相有:企業正往縣城、海外市場“搶垃圾”。
相比城市,我國縣級、農村地區環境治理的短板顯得格外突出。2022年底、2023年初,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多個部委也接連發文,釋放推進“垃圾焚燒下縣”的信號。
據北極星固廢網梳理,僅2023年上半年,全國各縣域釋放的300噸/日以下小型垃圾焚燒項目就有14個。
那么,下沉到縣城去建小型化項目,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徐海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接擺出觀點:不看好縣城下沉的垃圾焚燒發電市場。他認為應該改革縣級行政區域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政策,推行跨縣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規模化對項目經濟性有顯著影響,國內現有實踐表明,跨縣協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經濟性明顯優于以縣級為單位的分散的規模較小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薛濤向記者提到,對于焚燒爐來說,處理規模越大,效益越高。高效益的爐排設備的處理規模基本在500噸/日以上,200噸/日的爐排設備性價比是很差的了。換句話來說,在政府支付能力強的城市市場,爐排設備的運營成本是更低的。而在政府支付能力稍弱的縣域市場,反而成本更高。這種倒置的局面,帶來了縣城市場運營的艱難。“政府支付能力較弱和垃圾量的差異,尤其是縣域財政支付運營費用的困難,成為行業下沉至縣域的主要挑戰。”
相對于縣城,“海外”無疑是更具誘惑力的市場,這一字眼高頻出現在大部分垃圾焚燒發電上市公司財報中,成為他們重點發力的一致方向。
據E20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當前中國環保企業海外焚燒項目建成、在建和簽約落地規模已經超過5萬噸/日,其中東南亞、南亞和中亞等地區有較多的項目布局。從全球來看,中國已建成1000余座垃圾焚燒廠,日處理能力超過110萬噸/日,占全球總處理能力的比例為60%左右,處理規模遠高于歐美日三個地區的總和。
在過去20年時間里,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僅解決了國內“垃圾圍城”的問題,還一舉將我國垃圾焚燒打造成出海的“新名片”。
偉明環保方面就告訴記者,公司近年來逐步積累海外業務發展的經驗,在海外也建立了相應的團隊,積極拓展海外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海外輸出中國優秀的垃圾焚燒處理技術與環境治理服務。目前公司重點聚焦印尼市場,與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開展多方面交流,也已于2023年底簽訂了首個印尼垃圾焚燒項目設備采購服務協議。
吳柏瑩稱,當前中國垃圾焚燒企業出海方向主要為東南亞、中東、中亞、非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