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10 09:5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易可可
近幾日,甘肅天水麥積區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有毒有害重金屬超標,對環境和人體帶來的危害應該獲得足夠的重視。在環境治理當中,重金屬污染的防治也同樣是重中之重。
近年來,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公布的典型案例,到生態環境部領導的密集實地調研,國家對重金屬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隨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有效防治重金屬污染已成為關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
近幾日,甘肅天水麥積區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家紛紛表達對此類事件的“譴責”,關于食品安全的反思、幼兒園管理的疏漏在被不斷批駁的同時,“鉛”這種有毒有害的重金屬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醫學研究表明,兒童血鉛超標可能引發一系列身體和神經系統異常,嚴重者可能出現智力發育遲緩、貧血、肝腎功能受損、癲癇發作乃至腦病。
有毒有害重金屬超標,對環境和人體帶來的危害應該獲得足夠的重視。在環境治理當中,重金屬污染的防治也同樣是重中之重。
今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宣布開展非法采礦和涉重金屬污染問題倒查十年專項行動,在環保領域引發廣泛關注。此次行動源于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5月10日至11日在廣西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的專題調研。調研中,他著重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性,全面排查整治涉重金屬環境風險隱患。重金屬污染這一長期威脅生態安全與公眾健康的環境難題,正迎來新一輪高強度治理。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具有長期性和隱蔽性。近年來,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公布的典型案例,到生態環境部領導的密集實地調研,國家對重金屬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隨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有效防治重金屬污染已成為關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
01國家行動:重金屬防治升級為“核心戰役”
2018年,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督察時發現,臺江經濟開發區整改不力、敷衍應對,涉重企業管理混亂,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形同虛設,無法有效發揮作用,重金屬污染隱患突出。
2025年3月,湖南耒水郴州-耒陽跨市斷面鉈濃度異常(達0.13微克/升)。經生態環境部門核實,污染源為郴州市蘇仙區某水泥生產企業。該企業在拆除舊生產線窯爐時,窯爐內含鉈灰塵被雨水沖刷后流入外環境水體,導致鉈濃度超標。事件發生后,湖南省及郴州市迅速啟動Ⅳ級應急響應,轉運處理企業廢水,在下游河道投放除鉈劑,并強化水量調度。經監測,沿線飲用水安全未受影響。此次事件引發國家對建材行業涉鉈風險的高度關注,推動生態環境部要求對水泥、鋼鐵等行業開展鉈排放專項排查,并完善自動監測預警設備。
2025年5月,廣西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成為焦點。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池、百色、崇左等地調研。廣西因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過去長期依賴粗放發展模式,涉重金屬行業企業“三廢”無序排放,歷史遺留的重金屬廢渣堆積問題嚴重。黃潤秋部長在調研中明確要求,要建立全鏈條溯源機制,對非法采礦、超標排放等行為“零容忍”。
“中央督察與專項行動的常態化,表明國家已將重金屬污染防治納入生態治理核心議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明指出,“通過壓實地方責任、強化過程監管,推動重金屬污染防治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p style="text-indent: 2em;">02典型困局:有色金屬大省的共性問題
廣西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帶來了經濟發展機遇,但早期粗放的發展模式埋下了重金屬污染的禍根。大量涉重金屬行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三廢”的處理缺乏有效管控,隨意排放現象嚴重。加之長期以來環保意識不足,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無法滿足污染物處理需求,導致重金屬污染物不斷積累,對土壤、水體等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據廣西大學研究數據顯示,僅河池市歷史遺留的鎘、砷等重金屬廢渣就超600萬噸,受污染耕地面積逾20萬畝。廣西大學資源環境與材料學院教授王華曾指出,喀斯特地貌導致污染物易滲漏擴散,加上早期礦業開發缺乏環保措施,形成復合型污染。
廣西的困境反映出資源富集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產業結構單一、環保意識薄弱、監管不到位等因素疊加,使得重金屬污染問題積重難返。解決這些問題,亟需從產業轉型、加強監管等多方面綜合施策。
再看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經濟開發區,園區內企業眾多,產業布局缺乏科學規劃,不同類型企業聚集,污染物排放種類復雜。而且企業自身環保意識淡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在污染治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上敷衍了事。同時,園區管理部門監管不力,對企業的違規行為未能及時發現和制止,也是造成該區域重金屬污染隱患突出的重要原因。
此外,云南紅河州等地同樣由于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集中,在早期發展過程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了環境保護。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進展緩慢,對非法轉移、處置、傾倒危險廢物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不夠,導致區域環境風險不斷攀升,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03政策組合拳:從5%減排到全鏈條溯源
為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
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明確將鉛、汞、鎘、鉻、砷、鉈和銻列為重點防控的重金屬污染物,并對鉛、汞、鎘、鉻和砷五種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實施總量控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