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15 09:3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汪茵
前不久,云南合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續科技”)、深圳續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了易門縣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建設項目特許經營者。
環保行業從業者都知道,合續科技是一家設備制造企業,雖然在縣域垃圾焚燒市場布局多年,但鮮少直接投建項目。此次,合續科技為何要投資做項目?易門小焚燒項目對合續科技有哪些意義?
項目塵埃落定之后,中國固廢網采訪了合續科技董事長李文生,他解釋了合續科技拿下易門小焚燒項目的想法以及該項目對合續科技的意義。
01易門小焚燒:日處理120噸,可利用項目蒸汽
關注E20水網固廢網的讀者或許能記得,本號對易門小焚燒項目進行過多次報道。由于小焚燒項目本身的特性,其建設、運營的復雜性也高于傳統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從今年1月2日首次招標,隨后因故終止重新招標,再到原中標方無法履約,項目最終花落合續環境聯合體可謂是一波三折。
據招標公告,該項目年設計處理規模為120 噸/日,其中處理生活垃圾 100 噸/日,協同處置餐廚垃圾 10 噸/日、污泥 10 噸/日,年產生約6.8 萬噸蒸汽。配置 1 條 100 噸/天的焚燒線和一套余熱鍋爐系統和煙氣凈化系統,1 條處理能力為 10 噸/天的餐廚處理線。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垃圾焚燒系統、垃圾接收處理及助燃系統、除灰渣系統、水處理系統、供水系統、電氣系統、熱工控制系統、附屬生產工程、廠區配套工程等。
易門小焚燒項目的服務范圍為整個易門縣域。運營內容和服務范圍包括項目的運營、管理和維護,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將進入本項目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泥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中標方可利用本項目向使用者供應安全可靠的蒸汽。
該項目為新建項目,采用特許經營模式下的“BO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方式實施。特許經營期限為30.5年。
02易門小焚燒項目有哪些意義?
1市場急需縣域小焚燒示范項目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比例僅9.8%,到2023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比例已上升到82.5%。另據E20研究院不完全統計,從全球來看,中國已建成1000余座垃圾焚燒廠,日處理能力超過110萬噸/日,占全球總處理能力的比例為60%左右,處理規模遠高于歐美日三個國家的總和。
這些數據都說明,我國大型垃圾焚燒項目規模已趨近飽和,技術與項目管理經驗都比較成熟。
在此背景下,國家積極推動并支持縣域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建設,并在2022年印發《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應建盡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
然而,聚焦縣域垃圾焚燒項目就會發現,雖然當前國家鼓勵縣域垃圾焚燒領域的發展,但因為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垃圾收集和運輸體系不完善、項目投資成本較高、投資回報周期長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投資和建設的積極性。
李文生表示,合續科技此次拿下易門小焚燒項目,并非出于“轉型”投建項目的打算,而是想要為市場打造示范項目。由于前述原因,雖然大型焚燒項目已經是紅海,但縣域垃圾焚燒項目還沒有成熟的示范案例,所以真正的投資主體很少,環保企業由于技術與收益等原因徘徊不定。
他談到,合續科技歷經十余年研發,續盈爐已經有很好的競爭優勢,通過示范項目,可以讓這種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廣和應用。未來,合續科技可以與更多計劃或已經進軍縣域垃圾焚燒市場的企業合作,實現共贏。
2項目擁有額外的資源化產品收益
今年6月,李文生在“2025縣域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會”上表示,不斷迭代的技術、標準化和智能化的產品以及“蒸汽利用”等破解小型焚燒項目經濟難題的務實方案才是符合縣域小型垃圾焚燒場景需求的探索方向。
易門小焚燒項目就在這一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雖然該項目處理費為118元/噸,遠低于市場均價,但項目提到中標方可利用本項目向使用者供應安全可靠的蒸汽,該項目重點在探索蒸汽利用的路徑,靠資源化產品創造收益。運營方的收益來源主要為“低處理費+資源化產品收益”。
據悉,該項目周邊分布了工業園區,需要蒸汽供熱,為項目產生的蒸汽提供了去處。為了增強項目的示范和可復制性,合續科技還計劃在該項目過程中,探索移動供熱等多應用場景。
以垃圾焚燒項目鍋爐產生的蒸汽供熱的做法并不鮮見,不少地方發布相關政策對其進行鼓勵與支持。如,2024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促進供熱行業提質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擴大垃圾焚燒電廠余熱應用。對全市5座垃圾焚燒電廠余熱供熱的經濟性、可行性進行研判,利用3年時間實現垃圾焚燒電廠就近供熱或將熱源輸送至供熱管網。并對2023—2024年采暖季以后新建垃圾焚燒電廠余熱利用等可再生能源供熱項目,按照燃氣替代總量,給予每立方0.5元的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此類項目已經有諸多落地的實踐經驗,證明其可行性與經濟價值。例如去年11月底,天津市首例垃圾焚燒發電廠余熱梯級利用居民供熱項目投入運行,利用發電廠產生的蒸汽和冷卻水余熱實現冬季供暖,最大限度可滿足金鐘新市鎮區域500萬平方米、約5萬戶居民和商戶供熱需求。
再如,黎明資源至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供熱項目依托全長4.5公里的供熱管網,為亞洲最大污水處理廠——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輸送垃圾焚燒廠生產的清潔蒸汽,每年能夠實現減少碳排放約2萬噸,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