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23 15:52
來源:中國固廢網
關于辦理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適用行政拘留案件的意見
各縣(市)區、開發區城市管理局、公安(分)局、生態環境分局,各縣(市)交通運輸局、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為了依法嚴厲打擊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適用范圍
本意見適用于對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擅自進行傾倒、堆放、丟棄、遺撒的行為。
二、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一)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造成嚴重后果”的認定標準
建筑垃圾(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生活垃圾屬于固體廢物,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應根據該條款予以處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第一項“造成嚴重后果”:
(一)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非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公益林地達到三畝以上尚未構成犯罪的,一般耕地、其他林地五畝以上尚未構成犯罪的,其他農用地(不含林地)十畝以上尚未構成犯罪的;
(二)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體積在五十立方米以上或清理處置費用達到五千元以上的,或者在河流、湖泊、濕地、綠地等擅自傾倒、丟棄、堆放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體積在二十五立方米以上的;
(三)二年內在全市范圍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次數三次以上或具體點位三處以上的;
(四)二年內在全市范圍曾因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受過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又實施上述行為的;
(五)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飲用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
(六)為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提供中介、引導、裝卸、消納等幫助或共同實施違法行為的,累計實施體積在五十立方米以上的;組織、管理人員按其所參與或組織、管理的全部違法情況累計計算。
四、部門配合銜接
(一)縣(市)區、開發區城市管理等部門發現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線索,應調查傾倒次數、傾倒體積或占用的土地面積和性質、清理處置費用等與案件相關信息,必要時可以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出具報告。城市管理等部門根據調查結果,認為符合“造成嚴重后果”需移交公安機關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的,出具《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適用行政拘留案件認定書》(詳見附件),與現場檢查(勘查)筆錄、立案審批表、調查詢問筆錄、調查報告、行政處罰決定書等案卷材料一并移交同級公安機關(法制部門),由公安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決定。
(二)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發現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案件線索的,及時通知城市管理等相關執法部門介入,由相關執法部門開展調查,經調查后認為符合行政拘留適用標準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予以處理。
(三)城市管理等部門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存在困難的,公安機關在法定職責范圍內提供協助,如調取視頻資料、查詢當事人信息等。
(四)城市管理等部門對符合“造成嚴重后果”需移交公安機關的案件,應當在本部門行政處罰決定書做出后七個工作日內將案卷材料移交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接收案件后,應當按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的要求及時立案。公安機關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決定后,應當在二個工作日內將行政拘留處罰決定反饋城市管理等部門。
五、相關說明
(一)相關數據均包含本數。
(二)二年的期限指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算的二年。
(三)次數以違法行為在不同的時間或者地點發生為一次計數。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合肥市城市管理局 合肥市公安局
合肥市生態環境局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
2025年7月7日
附件
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適用行政拘留案件認定書
一、基本情況
簡要說明當事人姓名/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聯系方式等基礎信息。概括介紹案件情況,包括傾倒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發生過程、事件調查過程、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清理處置費用、傾倒次數、傾倒體積或占用的土地面積和性質等。
二、資料摘要
摘錄與違法事項有關的資料,如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出具的報告、現場勘查報告等。
三、調查過程及建議依據
客觀、詳實、有條理地描述執法活動發生的過程,適用行政拘留的情形等。
四、認定移交意見
結論
(由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具名)
XXX局(蓋章)
XXX年X月X日?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