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9-15 08:5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服務上,提供365天×24小時的看護服務,定期開展月度體檢,及時推送設備狀態,出具診斷報告,并在檢修后進行評估,全時段守護設備穩定運行。
咨詢領域,聚焦頂層規劃與體系建設,包括智能運維頂層規劃、流程制度創新以及智能運維人才培養,從規劃、制度到人才,全方位為設備智能運維提供支持。
具體如何實現?我們配備了具備全球一流數據采集能力的智能溫振傳感器。傳統振動傳感器頻響范圍僅1~2000Hz,僅能用于判斷設備功能是否喪失(通常用于安保跳停),無法實現狀態預警與故障判斷;而智能溫振傳感器頻響范圍達0.75~20000Hz,頻率覆蓋足夠捕捉保持架、早中期軸承及齒輪等故障信號,且具備波形分析能力。這是實現設備預測劣化分析和故障診斷的一個重要前提和基礎。
04.依托智能溫振傳感器,我們形成了兩大專屬方案
其一為水上設備無線專屬方案:傳感器通過磁吸或膠粘方式安裝,通常部署在電機與泵的軸承驅動端、自由端,具體位置可根據設備功率靈活調整,安裝與拆卸十分便捷。傳感器采集的溫振數據,經采集站匯總后上傳至云端,再通過模型進行診斷分析。
其二為水下設備專屬方案:水下設備采用有線傳感器,核心原因在于其運行工況更惡劣復雜。為提升水下數據采集準確性、保障數據質量,一方面采用高抗干擾、可實現長距離數據輸送的電路技術,同時通過激光焊接密封、軍用級連接器及316不銹鋼殼體,強化設備抗腐蝕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溫振信號采集,結合專利長波波形技術,實現設備故障的早期預警與診斷。
在軟件領域,已積累礦山、火電、風電、石化等行業豐富的轉動類設備運維數據。我們將這些行業形成的知識體系與模型體系,在環保行業開展降維應用,目前已擁有300+種設備智能診斷模型及3萬+個故障案例庫,這是診斷工作的核心。其中涵蓋機理模型(含5大類設備故障模型)、基于大數據的預測模型,以及自適應調整的4級報警功能。
每個案例樣本的形成過程都十分復雜。首先進行設備頻譜診斷分析,當檢測出劣化問題或故障后,會先讓現場確認;現場確認完畢后開展檢維修工作,隨后對檢維修結果進行評估;評估完成后,進一步驗證分析故障機理;最后,將分析結論與整個檢維修過程的數據重新導入模型,才算形成一個完整的故障案例。這類數據獲取難度極大,每個案例形成閉環后,還會進行登記,而登記過程本身也是對模型的又一次訓練。
兩山智聯云設備智能運維平臺包含信息導覽駕駛艙、智能診斷分析工作臺、數字化分析統計、運維業務工作臺四大模塊。這些模塊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配置,其中智能診斷分析工作臺為必選模塊——診斷標準庫、故障案例庫、設備分類庫等核心數據資源均集成于此,可供直接使用。
平臺具有信息導航、報警處理、故障處理、體檢管理、算法模型等核心功能。其中算法模型開發支持基于自身場景編輯新算法,例如環保行業水下泵被異物堵塞纏繞這類其他行業少見的場景。智能報警滿足不同時期的快速決策需求,讓決策可靠、可控。
兩山智聯易新智維的全棧式運維服務模式已經是成熟插件,包含兩種形式:一是專家“云”看病模式(訂閱式服務),無需購買硬件、軟件、模型及算法,以服務費形式合作;二是本地構建“設備醫院”模式(咨詢服務+落地)。
業務服務模式分為兩部分。其中,基礎服務包括報警處理與故障診斷、設備狀態推送、故障診斷報告、設備月度檢查報告、檢維修優化策略反饋。增值服務包含現場專家診斷、設備狀態評估、檢修效果評價、診斷專家咨詢、系統應用價值分析報告、故障診斷人才培養。
在應用價值上,可為管理決策與標準優化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實現精準檢修、降低運維成本。借助設備故障位置與成因的精準定位,無需拆解設備排查故障,可減少20% 的檢修用時。
05.兩山智聯易新智維的應用案例
曹斌為大家介紹了兩山智聯易新智維已經應用過的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佛山某自來水公司5#高壓水泵故障定位。佛山某自來水廠5 號高壓水泵,現場反饋設備運行聲音異常。但水廠跟蹤觀察了一段時間,并邀請設備廠家檢查后,均未發現問題。對此,我們開展了離線檢測。
圖中紅色圈圈處為傳感器安裝位置,因是離線檢測,安裝數量相對較多。經過24 小時數據采集,我們對設備的波形、頻譜及包絡進行分析,最終發現三個問題:一是電機自由端存在磨損故障(該設備為新設備);二是水泵本體存在問題;三是設備整體支架剛度存在問題。據此,我們找到了故障異響的根源。

佛山某自來水公司5#高壓水泵故障定位
第二個案例是合肥某污水處理廠故障定位。診斷報告里不僅有診斷結論,還包括下一步的檢維護建議。

合肥某污水處理廠故障診斷結論
第三個案例是北京某再生水廠設備預測性維護應用。作為全地埋式應用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的再生水廠,同時也是北京市重點工程,已接入設備16臺,包括提升泵、產水泵、污泥回流泵、外排水泵等設備。在部署設備智能運維系統后,該項目正申報住建部的智慧水廠獎項。

北京某再生水廠設備預測性維護應用
最后,曹斌指出,在廠網協同運維領域,未來五年將迎來兩大關鍵發展方向。一方面,從“設備智能”邁向“系統智能”,廠網設備運維會融入“數字孿生廠網”體系,從而實現“管網-廠站-河道”全系統的設備協同調控。另一方面,從“效率提升”轉向“碳效優化”,智能運維將聯動管網泵機耗電、廠站曝氣動能等能耗數據,通過優化設備工況,降低單位水耗的碳排放。
因此,誰先突破“廠網設備協同運維能力”,誰就能在“按效付費”機制中占據主動權。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