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10-22 13:54
來源:甘肅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推出了一批務實管用的改革措施,構建了符合中央要求、彰顯甘肅特點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梁八柱”,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改善,實現了以改革開路、解難、促發展。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體系,統籌推進美麗甘肅建設。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部署要求,報請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甘肅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美麗甘肅建設的階段性目標,提出了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筑牢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等重點任務,系統推進美麗甘肅建設。
二是有序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探索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在蘭州市、平涼工業園區及蘭州新區自行試點基礎上,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甘肅省關于全面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工作方案》,起草《甘肅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核定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逐步構建“1+N”制度框架體系,有序推進全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
三是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實,著力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落實《甘肅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制修訂《甘肅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實施細則》《甘肅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機制》等制度,明確損害調查、鑒定評估、賠償磋商、修復評估和監督與保障等工作程序和要求。截至目前,共篩查案件線索1113件,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482件。
四是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增強“誰保護誰受益,誰破壞誰賠償”的責任意識。會同省財政廳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的意見》,指導市縣有序開展黃河干支流、長江支流、省內其它河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工作。先后與寧夏、四川、青海簽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在黃河干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方面完成了全覆蓋;省內13市州30縣區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補償資金達5億元。
五是持續推進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切實規范企業環境行為。印發實施《甘肅省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按年度組織開展環境信息依法披露企業名單核定,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法定義務,完成三個披露周期(2022-2024年)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年度報告發布率100%。
六是加強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管理,保障公眾環境權益。印發實施《甘肅省環保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市州常態化開展環保信用評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計6978家企業納入環保信用評價范圍,依托“環保信用評價管理系統”完成3373條涉企行政處罰、行政檢查及守信等信息歸集任務。
下一步,我廳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安排部署,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匯聚改革合力,聚焦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馳而不息抓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
中國甘肅網記者:
甘肅省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我們注意到黃河干流甘肅段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穩定保持Ⅱ類,請問“十四五”期間甘肅省在擔起黃河上游責任、打好碧水保衛戰中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甘肅省生態環保督察專員楊立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戰略。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堅決扛牢上游責任,緊盯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健全制度機制,推動出臺《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四五”以來,黃河流域41個國控斷面有10個斷面實現了提質升類。2024年,黃河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高出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沿黃9省區中位列第3;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8.6%,在全國位列第8,較2021年提高2.7個百分點。我省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上作交流發言。具體來說,主要開展了4方面的工作。
一是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成果豐碩。我們堅持系統謀劃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明確50個河湖水體治理清單,推動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河湖建設格局正在形成。黃河干流臨夏段、武威石羊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黃河明珠”“絲路綠脈”已成為隴原大地的靚麗名片,美麗河湖越來越可感、可及、可觀、可觸。
二是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扎實推進。我們緊緊抓住入河排污口這個“牛鼻子”,累計排查河湖岸線2.1萬公里,查實排污口8625個,完成整治8522個,整治率達98.8%。生態環境部交辦的黃河流域5607個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打造“多維數據驅動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治理創新場景”,是今年甘肅省唯一入選的全國公共數據“跑起來”示范案例。為排污口設置“二維碼電子身份證”,實現排污口數字化建檔和智能化監管。
三是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成效顯著。我們傾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有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全省33個地級、109個縣級、486個鄉鎮水源地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扎實推進黑臭水體治理,18條地級城市黑臭水體達到“長治久清”,85條農村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整治。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涉及黃河流域48項任務中47項已完成整改或達時序要求,“十四五”涉水環境信訪數量較“十三五”減少了486件,降幅16.9%。
四是環境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完成88條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方案,開展涉水應急演練203次,成功處置了什川橋斷面石油類超標、新莊煤礦礦井水溢流等突發事件。與陜西、內蒙古等5省區簽訂《跨界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與四川、寧夏和青海簽訂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省內13市州30縣區簽訂生態補償協議,補償資金達5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強化三水統籌、系統治理、因河施策,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切實舉措助力“黃河很美,將來會更美”,奮力繪就人水和諧的隴原新畫卷。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