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清華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一屆可持續的固體廢物管理研討會”上,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副理事長陶華全面介紹了中國固廢管理的相關情況。
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陶華介紹說,2009年,我國有654座城市,3.5億城市人口,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有1.67億噸,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長率為3%。垃圾處理設施的變化也很大,1980年,我國有僅有17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為2107噸/日,2009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為567座,處理能力達到了35.56萬噸/日。2009年,我國總的垃圾處理量為1.19億噸,其中填埋占80%,焚燒20%,堆肥2%。
2009年全國垃圾處理設施
|
設施類型 |
數量(座) |
處理能力(萬噸/日) |
|
衛生填埋場 |
447 |
27.32
|
|
焚燒廠 |
93 |
7.12
|
|
堆肥廠等 |
27 |
1.12
|
|
合計 |
567 |
35.56 |
生活垃圾管理體制
我國的生活垃圾管理體制:國家層面上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的;在省級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在市、縣級由城市管理局或建設局或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負責;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履行監督職責。
國家法律法規
我國涉及到固廢的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
政府部門規章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等。
面臨的挑戰
一是缺乏國家管理戰略。我國垃圾處理的基本原則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但在政府責任、系統管理、社會服務方面缺乏統一的長遠規劃戰略。
二是投入不足,設施短缺。我國的垃圾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從數量上來說:城市生活垃圾未處理量達1/3;大量積存生活垃圾堆未治理;餐廚垃圾處理剛起步;建筑垃圾處理利用剛起步。從服務范圍上來說,沒有處理設施城市有223個;有收集點的行政村僅占3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剛起步。
三是管理制度缺失。生活垃圾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行政許可制度、特許經營制度、垃圾處理收費制度、規劃和建設制度。而我國管理制度的缺失體現在:數據統計缺失,投資缺失,運行監管缺失,管理機構缺失、公眾參與缺失。
四是科學技術水平落后。我國近年來才開始重視垃圾的處理,垃圾處理技術基礎較差,理論水平薄弱,資源分散。
固廢管理展望
談及我國垃圾處理展望,陶華認為近期還是要以垃圾處理為主,把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作為中長期目標。垃圾處理方式應多元化,固廢管理制度要持續建立創新機制,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系統管理。
最后,陶華表示,生活垃圾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生活垃圾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科學制度!(劉永麗)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