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7-19 14:34
來源:科技部
問:何為綠色制造?
答:綠色制造是一種在保證產品的功能、質量、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及系統優化,使產品在設計、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與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人體健康與社會危害最小,并使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問:《綠色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出臺有何意義?
答:《規劃》的出臺,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以及具體落實《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將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問:“十一五”期間,我國在綠色制造科技工作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九五”以來,科技部圍繞綠色制造布署了相關研究方向和課題。并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科技支撐計劃“綠色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針對綠色制造關鍵共性技術開展研究并在汽車、機床、家電等行業開展了應用示范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并積累了初步經驗。
問:“十一五”期間,我國在綠色制造科技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突破了一批綠色制造共性關鍵技術,研制了一批綠色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制定了一批綠色制造技術標準規范。面向汽車、機械、家電、建材等行業開展了應用示范,在廢舊家電與電子產品拆解與資源化、裝備再制造產業的初步顯現效果,促進了傳統產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提升。
問: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和資源制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我國制造業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有限的資源已難以支撐傳統工業粗放型增長方式,這要求裝備制造業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2)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從早期的安全、標準、性能等方面延伸到資源和能源節約、再生利用、保護環境等領域,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帶來了嚴峻的挑戰。(3)全球綠色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提高生產能效,同時顯著減少排放、提高資源利用率,綠色消費將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代消費浪潮。
問:“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綠色制造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答:我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從源頭上解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間題,擺脫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綠色制造是一種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的生產模式。積極采用和發展綠色制造技術和產品,以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為主線,從源頭開始采用可實現減量化的綠色設計、制造過程的綠色工藝,使用過程的節能降耗、回收過程的綠色拆解、再利用環節的再制造及資源再利用等相關技術與裝備,才能在全球制造業低碳化競爭中贏得主動和優勢。
問:我國在綠色制造方面存在著哪些差距?
答:產品的綠色設計能力薄弱。制造過程中的物耗、能耗和廢棄物排放較為嚴重。制造工藝與裝備水平不高,設備效率低、物耗、材耗普遍偏高。節能產品開發和產品無害化方面差距大。廢舊家電、汽車、工程機械等產品和機械裝備資源再利用率較低、附加值低,二次污染問題較為嚴重。缺乏綠色制造技術規范、標準、法規體系。
問:發展綠色制造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規劃綱要》要求,以具有帶動性、示范性的典型產品與行業為對象,以推動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線,重點突破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回收資源化與再制造、綠色制造技術規范與標準等綠色制造關鍵共性技術,推動綠色技術、標準、裝備、產品服務和產業協同發展。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和綠色制造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培育和發展資源節約和節能環保的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引領和政策引導,協調部門、行業與地方相結合共同推進,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問:發展綠色制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重點突破與示范應用相結合,機制創新與行業提升相結合。
問:綠色制造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面向汽車、機械、家電、流程工業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及廢舊家電與電子產品拆解與資源化、裝備再制造等循環經濟新興產業需求,以制造業綠色化為目標,開展綠色制造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典型綠色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研制,形成綠色制造理論、技術和標準體系;開發出一批具有典型創新性和示范性的產品、工藝和重點裝備;實施應用工程和產業示范;帶動傳統產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提升,支撐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問:在綠色制造基礎理論與共性技術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重點在綠色設計與生命周期評價方法,潔凈切削加工理論,綠色制造過程碳效優化理論與關鍵技術,退役產品逆向回收物流與再資源化技術,再制造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再制造產品壽命預測與安全服役關鍵技術,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及信息平臺等方面取得突破。
問:在提升傳統產業能效與資源利用率的技術與裝備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重點開發典型產品輕量化設計、節能降噪、可拆解與回收等綠色創新與優化設計技術,面向鑄造、鍛造、壓力成形、焊接、切削加工、表面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的綠色化生產技術以及流程工業傳統工藝綠色化新技術與設備,節能、節油、環保使能產品,面向車間污染物治理、工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裝備。
問:在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技術與裝備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以裝備制造業量大面廣的工程機械、汽車、機床、起重設備以及電子及家電產品為重點,研發綠色回收處理與再制造裝備。開發流程行業綠色化新技術、工藝與裝備,形成產業發展支撐能力。
問:在面向產業鏈集群的行業與區域綠色制造產業示范工程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結合行業需求和區域優勢,開展綠色制造示范工程。裝備制造業傳統工藝綠色化、工業裝備再制造、工程機械產業鏈綠色技術、流程工業綠色工藝等行業示范應用工程,以及汽車回收拆解與再制造、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與資源化等區域示范應用工程。
問:在綠色制造人才、基地、聯盟建設等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加大對綠色制造理念的宣傳,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積極作用,加強企業綠色制造技術創新能力,支持研發和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建立綠色制造研發及推廣應用基地和創新平臺,支持若干綠色制造研發團隊,培養青年骨干人才,依托骨干企業、科研機構等建立和完善一批國家級基礎技術研究與行業級應用技術開發創新機構,持續開展綠色制造理論、政策、關鍵技術、標準規范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完善“綠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行機制,建立綠色制造咨詢服務推廣平臺。
問:在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答:為有力推進《規劃》順利實施,必須周密部署,落實責任,強化監督,形成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與制度保障。以促進綠色制造創新發展為目標,在綠色制造科技工作、財政投入、統計評價、人才培養、國際合作以及環境營造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發展支撐體系。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