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7 11:42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安志霞
11月,固廢行業企業評選如期而至。一年的辛勤耕耘又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候,這一年來,固廢行業企業表現如何?收獲如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去年的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2014年它們表現突出,市場業績卓著,收獲了行業和大眾的好評。今年他們的業績怎樣?E20環境平臺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了去年十大影響力企業2015年業績情況,供業界參考。2015年固廢行業企業評選結果即將于本周18-19日2015年中國固廢戰略論壇揭曉,敬請關注。
2015年度中國固廢行業企業評選以五大維度為主要參考依據:市場能力、投融資能力、生態化能力、品牌能力、企業家及團隊管理能力。基于五大維度,我們從公開發布的信息來看,到目前為止啟迪桑德的成績單。
一、啟迪桑德基本介紹及2014年固廢評選回顧
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26),長期致力于廢物資源化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固體廢棄物處置系統集成、環保設備及環衛專用車研發制造與銷售、城鄉環衛一體化、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及特定區域市政供水、污水處理項目的投資運營服務等諸多領域。
2014年啟迪桑德以“固廢業務延伸創新的領跑企業”繼續上榜中國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啟迪桑德獲獎理由:借助長期積淀覆蓋環保全領域的能力,已開始能源布局,并積極延伸收運環節;將互聯網思維引入環保領域;多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二、2015年業績盤點:焚燒、有機廢棄物雙豐收
截止本稿統計時間,啟迪桑德2015年生活垃圾焚燒總規模25400噸/日。啟迪桑德大固廢業務版塊業績斐然,餐廚、畜禽糞便、病死禽畜、污泥等在內有機廢棄物總規模已超4000噸/日,位列入圍十大影響力19家企業榜首;秸稈、園林廢棄物等有機廢棄物總規模已至3000噸/日,位列19家入圍十大影響力企業前三甲。

2015年啟迪桑德生活垃圾焚燒業績增長示意圖
數據由E20研究院整理
三、E20研究院戰略點評:搭建環衛云系統,拓展固廢產業鏈延伸
以互聯網+智能環衛云平臺夯實集團環衛一體化服務鏈條
以O2O為切入點,踐行“互聯網+”連接再生資源運營理念及模式。同時,啟迪桑德全資子公司北京桑德新環衛投資有限公司發布桑德環衛云平臺;該平臺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面向環衛領域的綜合性平臺。桑德集團創始人文一波介紹,“簡單地說,桑德環衛,不僅僅是環衛,還是回收、物流、廣告等多鏈條的延伸,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模式創新?!?2015年啟迪桑德繼續擴大環衛一體化平臺業務的實體落地,積極推進新型環衛業務,中標河北省萬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政府采購項目及日照嵐山區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
積極開拓桑德模式靜脈產業園及生活固體廢棄物循環園
桑德模式靜脈產業園以魏縣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代表,集再生資源收儲、拆解、分揀、加工產業體系為一體,力主打造“互聯網+再生資源”園區典范。此外,啟迪桑德正積極拓展生活固體廢棄物循環園業務,2015年新簽雞西生態環保產業園特許經營權,園區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餐廚垃圾及市政污泥綜合處理設施、爐渣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設施等相關市政環保設施建設,其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處理規模1200噸/日,預計投資5.3億元;與黑龍江省訥河市人民政府簽署《訥河市環保產業園項目特許經營協議》,預計總投資為3.7億元,預計生活垃圾處理規模600噸/日,投資3億元;餐廚垃圾、市政污泥、糞便聯合處理規模共100噸/日,投資7000萬元。
繼續戰略布局電子廢棄物等再生資源行業
公司以收并購等形式大刀闊斧布局電子廢棄物再生資源行業。以收購和增資方式獲得湖南省同力電子廢棄物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70%股權;以自有資金收購哈爾濱市群勤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南通森藍環??萍加邢薰?、攸縣再生資源公司、河南艾瑞環??萍加邢薰尽⒑颖笔⌒吓_恒億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
引入國資并完成更名
清華控股、啟迪科服、清控資產、金信華創分別出資14.1億元、47億元、7.04億元和1.88億元入股桑德環境,四家公司持股比例總計約29.8%。此項并購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環境市場最大的一樁交易案。E2O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O研究院院長、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總編傅濤也表示,此次并購將在中國環境產業發展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會推動環保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11月,桑德環境正式更名為啟迪桑德,更名后,啟迪桑德有望發揮混合所有制優勢,完成更加完善的生態環境產業鏈。
今年固廢行業企業評選正在進行,最終通過五大維度的綜合評定,和去年相比,綠色動力是否會刷新排名?我們拭目以待。2015年度固廢行業企業評選的最終榜單將在2015年固廢戰略論壇上揭曉,敬請關注。
論壇咨詢:黃金發(先生) 010-88480403 13141454809 busi@h2o-china.com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