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04 15:28
來源: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
最近看到了一篇名叫《30厘米的尊嚴》短文,30厘米,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尊嚴呢?
當我看完這篇短文,我不禁唏噓感慨,熱淚盈眶,它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才是發自內心的保持對他人的一種尊嚴,也讓我深深的理解,為什么“童話王國”丹麥是全世界幸福感最高的國家,同時也讓我也產生了一種好奇,想看看這丹麥的垃圾桶,到底有何特色、有何不同,為什么能使人感受到尊重的力量。
為此,我查閱丹麥外交部網站和相關新聞報道,這讓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原來丹麥的垃圾桶不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桶而已,其實它們是隨著城市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民眾的需求在不斷進化、更新中的。
舉個栗子:

在人口僅540多萬“自行車王國”的丹麥,自行車數量超過420萬輛,有近90%的人擁有自行車,人均擁有率居世界前茅。丹麥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普遍地進行調整以適應騎自行車的需要。種種舉措為丹麥人選擇自行車代步提供了最直接的理由———快捷、便利,在健身和節省開支的同時,還支持了環保。
為此,丹麥人設計了這貨:

垃圾桶歪個脖子是做啥?


原來是為了方便騎行者扔垃圾,有木有很人性化?
很多北歐國家都實行垃圾分類,為了更有效達到目標,飲品在購買時事先收取飲料瓶押金,只要飲完后將飲料瓶送到回收機或者退還給賣家,就可以取回押金。丹麥也不例外,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犯懶,直接把飲料瓶扔垃圾桶里。據估計每年有價值1億多丹麥克朗的飲料瓶會被遺棄。
所以這些飲料瓶就成了眾拾荒者的寶貝,經常會看到流浪漢或者拾荒者伸手進去垃圾箱里翻找這些瓶子。這讓我又想到了《30厘米的尊嚴》里的那個故事,“一個裸著上身的少年,幾乎懸掛在垃圾箱上,進行翻找,卻一無所獲,索性他爬進了垃圾箱,撿到了幾個飲料瓶后才出來。”
丹麥政府為此推出了一款新的垃圾桶放在街頭,這些新的垃圾桶非常人性化,考慮到拾荒者身材都不會太高,將垃圾桶高度降低30厘米,而且還經過特別設計,讓他們方便翻找,從此不用再卷起衣袖伸手入骯臟的垃圾箱找水瓶了。

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丹麥的垃圾桶這個小小的變化?

在原先普通的垃圾桶旁邊加了一圈“廢舊瓶子圈”,專門放瓶子。
不要小看這個小細節的改動,它的初衷很簡單——讓收集廢瓶的人能更簡單輕松地拾瓶子。而它背后則有更大的意義,這個小小的改良能讓丹麥回收瓶的數量大大增加,小細節大環保的丹麥政府又行動了。
其實這款垃圾桶也經過了2代改進:
第一代:

第二代:

在丹麥,收集廢瓶可不是什么丟人的事,為了鼓勵環保回收再利用,丹麥所有的廢瓶都可以收集轉化為錢。

市民把瓶子收集了拿到超市,按瓶子不同的種類可以換回不同的錢。這可是很多丹麥居民創收的好方法呢,所以大伙的瓶子都會攢著換錢用!
我作為一名環保人,丹麥人民的做法也讓我反思,“環保”不應是一件“奉為神圣”、高高在上的事情,也不是政府、某個組織或某個人只有在某個時間才做的事情,環保理念應將 “滲透”在人們生活里的各種“場景”中,在不經意間,在點滴中去改變人們的做法,丹麥的垃圾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垃圾桶降低30厘米”、“歪脖子垃圾桶”、“翻轉功能”、“增加飲料瓶回收盒”,這些一點點人性化的創新“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民眾進行垃圾分類,通過各種措施鼓勵環保回收再利用,既照顧到了弱勢群體,還讓那些愿意自愿自食其力的人得到應有的尊嚴。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