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22 09:28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年來,由于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城市開發拆除再生物資集散地及非正規填埋場治理等因素影響,廢紙張、廢塑料和廢玻璃等大量低值垃圾沒有實現充分循環利用,回流進入生活垃圾體系,導致生活垃圾清運量呈現明顯的上升態勢,以北京市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增長速度尤其突出。據統計,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790.33萬噸,增長率達7.7%,日均垃圾清運量為2.17萬噸,且2016年生活垃圾清運量仍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確定的工作目標,2015年底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為2.31萬噸/日,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增長速度遠低于生活垃圾實際產生量的增長速度。因此,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和循環利用,是緩解生活垃圾后端處理的有效途徑,是推動北京市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大舉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垃圾分類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合理劃定了實施范圍和強制對象,要求加快制定垃圾強制分類辦法鼓勵,加快建立有效銜接的垃圾分類收運回收處理系統。2015年11月,中共北京市十一屆八中全會通過的《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要堅持減量優先,深入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推進固廢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標志著我國以北京市為代表的城市固廢處理,開始由“末端處理”階段向“減量化、資源化”階段轉型。
為深入落實國家及北京市垃圾分類相關政策,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兩網融合”試點工作,通過選擇部分區域和街道先行先試,摸索和總結區域化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并適時向全市推廣。
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首創環境)作為北京市大型國企首創集團下屬固廢產業投資平臺,秉承一以貫之的國企責任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負責北京市朝陽區勁松街道生活垃圾收運工作的中環創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京首創智慧環衛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并推廣集垃圾數據收集、處理和交易于一體的信息平臺。
該信息平臺通過搭建生活垃圾智能分類回收系統和安裝線下終端設備,利用互聯網、信息管理公共平臺進行信息采集、數據分析和流向監測的全過程管理,實現線上線下、回收利用的有機結合,滿足政府監管、居民參與、企業運營和行業信息整合的多方需求。利用生活垃圾智能分類回收系統,逐步建立居民垃圾分類檔案,鼓勵居民開展垃圾分類,推動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解決再生資源企業信息不對稱的行業痛點,確保垃圾回收服務價格透明、方便快捷;通過完善生活垃圾源頭排放登記系統,規范垃圾分類及再生資源收運工作,推進垃圾處理和再生資源開展在線交易,逐步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循環利用等過程的數據化和市場化管理。此外,項目建成后,將在政策制定、行業管理、資金運用等方面,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為減緩區域生活垃圾增長速度,引領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行業發展,增進京城百姓福祉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