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
(十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日常執法監管,加大對走私洋垃圾、非法進口固體廢物、倒賣或非法加工利用固體廢物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法治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守法意識。(海關總署、環境保護部、公安部、質檢總局負責長期落實)建立健全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之間執法信息共享機制,將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違法企業信息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中國”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公示,開展聯合懲戒。(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負責長期落實)
(十三)建立國際合作機制。推動與越南等東盟國家建立洋垃圾反走私合作機制,適時發起區域性聯合執法行動。利用國際執法合作渠道,強化洋垃圾境外源頭地情報研判,加強與世界海關組織、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機構的合作,建立完善走私洋垃圾退運國際合作機制。(海關總署、公安部、環境保護部負責長期落實)
(十四)開拓新的再生資源渠道。推動貿易和加工模式轉變,主動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指導相關企業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愛護當地資源和環境,維護中國企業良好形象。(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負責長期落實)
五、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
(十五)提高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加快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國內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到2020年,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落實)
(十六)規范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發揮“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等的引領作用和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礎設施,促進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園區化、規模化和清潔化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負責長期落實)
(十七)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裝備技術水平。提高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拆解利用水平。鼓勵和支持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開展非木纖維造紙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著力提高竹子、蘆葦、蔗渣、秸稈等非木纖維應用水平,加大非木纖維清潔制漿技術推廣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務部負責長期落實)
(十八)切實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對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和打擊洋垃圾走私成效的宣傳力度,及時公開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彰顯我國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堅定決心。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垃圾分類,倡導綠色消費,抵制過度包裝。大力推進“互聯網+”訂貨、設計、生產、銷售、物流模式,倡導節約使用紙張、塑料等,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積極踐行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良好氛圍。(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負責長期落實)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提升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
——解讀《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管理。
全面對洋垃圾說“不”
環保部土壤環境管理司負責人介紹,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緩解原料不足,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并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體系。
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對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非限制進口分類管理。
他強調指出,我們從來都是堅決拒絕洋垃圾入境的。我國在打擊洋垃圾走私、加強固體廢物進口監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重發展輕環保,監管不力,走私洋垃圾現象屢禁不止。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边@位負責人說,我國以洋垃圾為原料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多為“散、亂、污”企業,污染治理能力低下,多數甚至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加工利用中污染排放嚴重損害當地生態環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能有效切斷“散、亂、污”企業的原料供給,從根本上鏟除洋垃圾藏身之地,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他表示,洋垃圾加工利用產業,主要依靠人工分揀、手工拆解。洋垃圾攜帶的病毒、細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可能直接感染從業人員,加工利用所產生的環境污染也會損害當地群眾身體健康。
從行業來看,我國已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目前國內固體廢物回收體系建設,仍滯后于行業的發展需求。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的品種與數量,可有效促進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行業發展。
減少固廢進口有了“時間表”
根據這份實施方案,2017年年底前,我國將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實施方案提出了完善堵住洋垃圾進口的監管制度、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等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這位負責人表示,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近期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將進行調整:一是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禁止進口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以及廢紡織原料、釩渣等固體廢物,并于2017年年底開始正式實施;二是修訂并加嚴現行的《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對于夾雜物的品種與含量的限制要求將進一步加嚴;三是環保部制定印發《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明確進口廢紙企業的環境管理要求,并設定一定加工規模的行業準入門檻;四是完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制度,取消貿易單位代理進口,僅允許加工利用企業自營進口,防范進口固體廢物倒賣風險;五是增加固體廢物鑒別單位數量,解決固體廢物屬性鑒別難等突出問題。
逐步有序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
我國是否將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這也成為公眾和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
對此,這位負責人表示,實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實施方案嚴格按照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要求的,以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核心,將堅持穩妥推進,分類施策。
他說,我國將根據環境風險、產業發展現狀等因素,分行業分種類制定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時間表,分批分類調整進口管理目錄,先行將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活來源的廢塑料、未分揀的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固體廢物禁止進口,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逐步有序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