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28 16:12
來源:國家能源局
按照市場自主和競爭配置并舉的方式管理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對屋頂光伏以及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就近消納的2萬千瓦以下光伏電站等分布式項目,市場主體在符合技術條件和市場規則的情況下自主建設;對集中式光伏電站,以不發生限電為前提,設定技術進步、市場消納、降低補貼等條件,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建設;國家能源局統一組織光伏發電先進技術應用基地建設,基地及基地內項目業主均按照有關規定通過競爭方式選擇;光伏扶貧根據有關地區扶貧任務的需要,有關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會同扶貧部門組織地方政府編制光伏扶貧計劃。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各類能源規劃和經國家能源局批復的各地區能源發展規劃以及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報送的“十三五”風電、光伏發電分年度規模建議,國家能源局將各省(區、市)分年度建設規模方案予以公布(見附件1、2),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按此方案做好規劃實施工作。2017年各省(區、市)風電、光伏發電按隨文公布的新增建設規模執行。2018年以及后續年度,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按年度向國家能源局報送年度實施方案建議,其中包括新增建設規模和布局信息以及電網公司關于投資建設電力送出工程和消納能力的意見。
國家能源局對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報送的年度實施方案和相關條件進行核實,按照當年電網企業承諾的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最終確定各省(區、市)當年新增建設規模。對應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發電項目,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必須嚴格按當年下達的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組織建設。
六、加強和規范生物質發電管理
生物質發電(主要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焚燒發電)“十三五”規劃布局規模一次性下達。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根據規劃布局,組織開展項目核準工作,每年2月底之前上報上一年度項目核準及建設運行情況。“十三五”中期組織開展本地區生物質發電“十三五”規劃修編,進行滾動調整。
大力推進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從嚴控制只發電不供熱項目。將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作為縣域重要的清潔供熱方式,為縣城及農村提供清潔供暖,為工業園區和企業提供清潔工業蒸汽,直接替代縣域內燃煤鍋爐及散煤利用。因地制宜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納入生物質發電“十三五”規劃布局方案的是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支持政策的農林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支持政策,或者不申請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支持的布局項目,不納入本規劃布局方案。有關地方能源主管部門核準建設規劃布局方案之外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沼氣發電除外),由所在省(區、市)負責解決補貼資金問題。
七、多措并舉擴大補貼資金來源
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組織本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除了考慮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保障,還應考慮本地區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情況、本地區其他補貼資金來源等因素。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已制定本省級區域支持可再生能源建設和利用補貼政策的地區可相應擴大建設規模。
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和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應會同有關部門監測評價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電費結算、補貼資金到位以及企業經營狀況,向社會及時發布信息,提醒企業投資經營風險,合理把握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節奏。
八、加強政策保障
各級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要積極落實國家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務機制,在土地利用等方面降低成本,不得以收取資源費等名義增加企業負擔。電網企業要遵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與依法取得行政許可或報送備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做好銜接,及時投資建設配套電網,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和購售電合同,履行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額保障性收購責任。
各級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與電網企業要貫徹《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按照電力體制改革工作部署,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要求作為依據,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合同的簽訂和執行。若可再生能源企業優先發電合同未履行,其優先發電權可以轉讓。
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要按照《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二、十三條等有關要求,會同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經濟運行主管部門及電網企業嚴格落實國家核定的最低保障小時數。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要加強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接入電網監管,并會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執行情況的監管和考核工作。
生物質發電“十三五”規劃布局方案
單位:萬千瓦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