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6 14:45
來源:安徽省發改委
(五)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1、建設任務
“十二五”期間,銅陵市率先列入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該市在借鑒國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先進經驗總結的基礎上,依靠政府推動、公司運營、社會參與的原則,采用“物業公司+物資回收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即1+1+1模式),初見成效。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合肥市、銅陵市、淮北市、滁州市、宣城市、池州市6個城市作為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積極借鑒省內外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在試點基礎上總結創新,進一步推廣擴大。
2、建設投資
考慮到分類收運設施前期配置,宣傳、培訓等各類費用,每個試點城市計劃投資5000萬元。
(六)加強監管能力建設
1、建設任務
加強對各地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的監管,做好設施、設備的電子檔案管理,建立省—市—縣三級監管體系。監管系統結合市縣智慧城市及數字化城管建設,原則上監管體系只設立到縣級。監管內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設施、收運設施及設備、環衛從業人員的監管。
2、建設投資
縣(縣級市)投資200萬元/個,地級市投資300萬元/個,“十三五”期間全省監管體系建設需投資17000萬元。
(七)規劃總投資
“十三五”規劃全省總投資211.38億元,各類設施規模和投資詳見表九。

三、實施計劃
(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工程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2016年-2018年)重點完成續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工程建設,同時開始“十三五”規劃新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
第二階段(2017年-2020年)完成新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工程建設。
(二)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2016年-2018年)重點完成流域、自然保護區和敏感保護區內城鎮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建設,啟動其他區域城鎮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前期工作。
第二階段(2018年-2020年)重點完成其他區域城鎮收運系統工程建設。
(三)存量治理工程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2016年-2018年)重點完成續建項目建設;
第二階段(2017年-2020年)完成新增存量治理工程項目建設。
(四)餐廚垃圾處理工程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2016年-2018年)重點完成續建和新建市級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設。
第二階段(2018年-2020年)完成縣級餐廚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建設。
(五)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工程實施計劃
通過媒體、學校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提升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積極探索市場化、社會化運行管理新模式,為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提供支持和保障。改革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的環衛作業模式。在完成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的建設基礎上總結經驗,進一步推廣。
(六)監管體系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2016年-2018年)完成流域、自然保護區和敏感保護區內城鎮監管體系建設。
第二階段(2018年-2020年)完成其他區域城鎮監管體系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
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各地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合理確定收費標準,有條件的地區收費標準應覆蓋垃圾收集、清運及處理處置成本。積極探索計量化、差別化收費方式。落實對垃圾處理相關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監測設施運行的經費保障,征收的生活垃圾處理費全部專項用于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監測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在征收的處理費無法滿足處理和監測設施正常運行時,地方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適當補償。各地要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規模、布局和用地進行統籌安排并組織編制專項規劃,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鎮)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
(二)建立多元機制
加快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社會化運作,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完善以公共財政為主導的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體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跨地區、跨部門的合作,培育和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的垃圾處理企業,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應用。
(三)強化創新引領
加強對垃圾資源化利用、分類處理、清潔焚燒、二噁英控制、飛灰安全處置等關鍵性技術的研究。加快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創新、示范和推廣應用,加快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積極推廣“互聯網+資源回收”等新模式。圍繞生活垃圾處理和監測設施的建設、運營管理,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建設培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崗前、崗中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水平。
(四)加強宣傳引導
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手段,搭建多層次多方位的信息渠道,大力宣傳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各項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及時全面客觀報道有關信息,形成有利于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輿論氛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的科學知識,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引導全民樹立“垃圾減量從我做起、垃圾管理人人有責”的觀念。強化國民教育,著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意識。
(五)強化監督管理
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提高地方政府領導責任意識。強化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對故意編造、篡改排污數據的違法企業,依法加大處罰力度。推動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信息公開,垃圾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應依法向社會公開主要污染物名稱和排放濃度等信息,制定應急預案,有效應對設施故障等突發事件。對垃圾滲濾液、焚燒煙氣等檢測不達標的處理設施,依法及時關停整頓。嚴格按照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要求,加強對飛灰產生、利用和處置的執法監管。加強公共監督,完善公眾參與和政府決策機制,健全居民訴求表達、受理調查和解決回復等機制。
五、規劃組織實施
城鎮垃圾處理工作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具體實施。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區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對所屬城鎮人民政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加強監督指導。要將《規劃》執行情況作為市、縣級人民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和領導干部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
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和監督檢查,推動《規劃》各項任務的順利實施。省發展改革委將積極爭取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地方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對各地實施《規劃》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