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2 11:00
來源: 中國人大網
這次執法檢查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檢查內容包括:城鄉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農業廢棄物污染防治情況,危險廢物監管和進口固體廢物管理情況,垃圾分類等配套法規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責任落實和監察執法情況,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修改完善“固廢法”的意見和建議等。今年6月至8月,執法檢查組分為5個小組,由我和四位副委員長帶隊,分別赴陜西、湖南、山西、天津、浙江、廣西、江蘇、福建、上海、吉林等10個省(區、市)開展執法檢查工作,檢查組深入到33個地市(區),共召開22次座談會,聽取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匯報,實地查看了112個單位和項目。各執法檢查小組分別形成了分組報告。委托自查的其他21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固廢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檢查報告。在匯總各方面情況后,執法檢查組形成了執法檢查報告稿。9月19日,我主持召開執法檢查組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了執法檢查報告稿,聽取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意見。
“固廢法”執法檢查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環境保護領域監督工作的持續發力,也是今年監督工作的重點。整個工作規程都是按照執法檢查“六個環節”工作機制來設計和安排的,具體來說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執法檢查力度大、覆蓋面廣。委員長、副委員長親自帶隊赴地方檢查,多位常委會委員、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參加,檢查地域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二是突出問題導向、邊查邊改。檢查內容緊扣生活垃圾分類、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危險廢物監管和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等黨中央高度關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對癥下藥”,推動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和法律實施。三是檢查方式多樣、扎實深入。執法檢查組采取定點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到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運、處理處置和監督管理一線,全面了解法律實施情況。還通過新聞媒體開展網上問卷調查,征求社會各界對執法檢查的意見和建議。四是監督與立法相結合、標本兼治。檢查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國務院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各級人大代表和基層執法人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固廢法”本身存在的與實際工作不適應、與其他法律不協調的問題,為法律修改完善打下良好基礎。
二、貫徹實施法律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就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法律規定,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一)法規標準和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為貫徹落實“固廢法”,國務院制定(修訂)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醫療廢物管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等行政法規。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了一系列部門規章、標準規范和技術指南,固體廢物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在危險廢物方面,建立了危險廢物鑒別、申報登記和轉移聯單等8項制度,涵蓋了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運、利用處置的全過程;在電子廢物方面,明確了名錄、規劃和基金補貼等4項制度,制定了基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電子廢物管理辦法;在生活垃圾方面,發布了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相關管理規章和標準規范100余項;在進口固體廢物方面,制定了管理名錄等配套文件;在工業固體廢物和農業廢棄物方面,出臺了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技術文件。與此同時,陜西、湖南等21個省(區、市)結合本地區實際開展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地方立法,使“固廢法”的規定更加細化,便于實施。
(二)各級政府污染防治責任進一步落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地方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制。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并處理了一批涉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突出問題,對部分領導干部進行了約談和問責。從執法檢查情況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普遍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山西、上海等地推行差異化績效考核評價,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將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垃圾減量和環境安全等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體系;廣西、吉林、四川等地綜合運用通報、約談、問責等多種手段,緊扣責任鏈條,層層傳導壓力,督促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履行固體廢物治理和監管責任,切實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依法推進
國務院不斷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去年以來又專門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以及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一是分類施策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兩次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增加《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提高管理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制定《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管理計劃制定指南》等技術文件,指導企業落實法律責任;取消危險廢物省內轉移審批,激發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市場活力。基本建成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并投入使用,持續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江蘇、河南等地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二是穩步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十二五”以來,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86億元,支持地方多渠道融資,加快城鎮垃圾收運、處理等設施建設。2015年,確定26個城市(區)作為第一批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多數示范城市出臺了垃圾分類地方性政策法規,籌措了垃圾分類專項資金。部分示范城市探索推進“兩網銜接”,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275億元,支持超過8.9萬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向全國推廣浙江金華“兩次四分法”、垃圾不落地、陽光房堆肥處理等經驗,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三是統籌推進農業廢棄物治理。加強規劃和政策引領,出臺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規劃,制定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方案和以培育市場主體為導向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案,探索建立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為重點的補貼政策和市場治理機制。強化示范帶動,在東北、黃淮海等秸稈集中區域建設100個示范縣,在地膜集中使用區建立229個地膜清潔生產示范縣。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工作,中央財政從2017年開始計劃安排資金20億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支持畜禽糞污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和規模養殖場全量化處理。四是推進固體廢物利用產業健康發展。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產業發展,從2012年起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累計支出107億元,引導近3億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從個體商販回收等渠道進入正規企業處理,不規范拆解處理活動得到基本控制。開展循環經濟試點、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城市礦產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等建設,加強廢鋼鐵、廢輪胎等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加大固體廢物集散地環境整治,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
(四)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不斷提升
“固廢法”實施20多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我國加快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一是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逐年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國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共2149家,危險廢物核準利用處置能力達到6471萬噸/年,實際利用處置量約1629萬噸,分別是2006年的9.1倍和5.5倍。二是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逐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國城市共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940座,無害化處理能力62.1萬噸/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6%,比2003年提高了近45個百分點。三是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逐步提高。據統計,2015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到19.9億噸,綜合利用率為65%,比2001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逐年下降,2014年比2005年下降了28.7%。四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加大。本世紀初,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村固體廢物處理還沒有提上日程。到2016年底,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接近8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0%,地膜使用重點地區廢舊地膜當季回收率接近80%。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