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16 08:4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張偉
今年3月完成分立上市的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環境集團”)一直朝著打造環境綜合治理旗艦企業的方向發展。是哪些挑戰和機遇觸發了這一目標,上海環境集團又有哪些優勢,在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上海環境集團總裁王家樑將一一揭秘。

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家樑
目前,固廢產業的發展面臨來自全球、國家以及行業政策三個層面的挑戰。
從全球來看,生態環境依然是一項全球性問題,在極端利益驅使下,國際協作松散、協同效果貧乏,新問題不斷產生,環境治理機制呈現碎片化態勢;同時,在污染控制、創新技術和互聯網時代下,環境管理體系要求也不斷提高,這種雙重矛盾的影響下,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正在重構中。
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國已經進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不僅需要物質和精神財富,也需要有優質的生態環境。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要在社會層面要求全民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在市場層面積極構建“有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雙贏。
從行業政策看,過去五年,國家在環保法制化建設不斷提升,執法整治力度不斷加強,環保督察的威力空前高漲。固廢治理領域,國家從頂層引導固廢行業規范、健康和持續發展,但從具體督查的反饋來看,生活垃圾、滲濾液、建筑垃圾、餐廚垃圾處置問題仍然突出,在工藝技術、運營管理和監察督查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有挑戰,就有機遇,在國家生態文明戰略下,隨著對法規文明的推動對環保產業(固廢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市場空間巨大,環保要求提升 國家發改委《“十三五”生活垃圾無害化設施規劃》提到,到2020年,設市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燒要占總能力的50%以上,東部要達到60%以上;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要達到3.4萬噸。而目前垃圾的處理能力與這個目標相比還有差距,另外,環保督察高壓也推動大量項目要提標改造。而龍頭企業在技術、市場、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占有先機,有確保城市環保安全運營的堅實基礎。
并購整合推動產業旗艦企業形成 國外的環保寡頭都經歷了行業集中整合,產業鏈深化和投融資能力提升的過程,2016年以來,國內固廢巨頭也在通過橫向、縱向并購拓展市場和延伸產業鏈,向綜合化服務商發展,行業內部,跨行業、跨國的并購已經形成一種常態。
挑戰和機遇雙重作用下,環保行業已經進入集中度整合,旗艦型企業形成的階段。上海環境集團目前業務正在向橫向和縱向延伸,將打造環保領域旗艦企業作為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上海環境如何做的呢?

1 技術力量雄厚 專業能力領先
上海環境集團是國內固廢行業起步最早的環保專業企業,擁有全資子公司上海環境院,是我國從事環境工程設計和研究工作規模、專業設計、業務范圍、市場份額上都比較領先的專業研究設計院。承擔了全國城鎮環衛標準化委員會等行業管理責任7項,擁有工程咨詢實際總承包等各類資質34類,核心專利技術49項。
上海環境集團還是國內首個使用干法/半干法先進組合工藝和干法/濕法先進組合工藝的企業,單臺爐型的從250噸到750噸基本全覆蓋,運營項目的平均單廠規模在全國居首位。上海江橋垃圾處理廠是國內首個千噸級、進口爐排技術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廠引領推動了生活垃圾處置方式由填埋逐漸轉向焚燒發電。
在生活垃圾主業外,上海環境集團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竹園污水一廠是國內第二大污水廠,是全國首個市政污水BOT項目;旗下上海固廢處理中心,是上海唯一一家集“填埋、焚燒、綜合利用”三位一體的綜合危廢和醫療廢棄物處理的企業。上海環境還擁有上海唯一的污染地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另外,上海老港靜脈產業園引入生活垃圾、餐廚、建筑垃圾、危廢、工業固廢等城市固廢綜合處理項目,形成循環利用產業鏈,實現了布局優化、企業集群、產業成鏈、物質循環、集中治理、集約發展。
2 A股上市 接通資本市場
上海環境集團2016年營收近29億,依托上海城投強大的股東背景,2017年3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向“大資管”+“大環?!钡碾p平臺戰略邁進,目前,上海環境集團銀行綜合授信 3A等級、授信53億元、每股現金流1.45元,具備包括發行公司債等債務創新工具、基金配置利用、資本直接融資的金融能力。
3 精于管理,與世界接軌
上海環境集團吸收消化北美固廢行業引領企業美國惠民公司成熟管理體系,管理標準與國際接軌,構建PI SYSTEM遠程實時監控中心,開發形成焚燒廠智能化運營、檢修和維護平臺。上海環境集團正在將精細化管理經驗服務全國。
未來,上海環境集團將秉承習總書記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國家方針,持續聚焦2+4業務,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為核心主業,拓展危廢醫廢、土壤修復、建筑垃圾與濕垃圾、污泥等新興領域業務,集成發揮公司規劃、設計、咨詢、研發、投資、建設、運營、總承包、監測、監管等全方位專業能力。在新形勢下不斷通過2+4業務的深度資源化和服務模式的組合多元化,全力打造最具社會責任感的國內一流的環境綜合治理旗艦企業。
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邵琳琳提問:在當前環境下怎么看國企和民企在獲取PPP上面的優勢和劣勢?怎么看待上海本地未來的市場空間和外部市場的市場空間?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