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16 08:5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美麗”被寫入強國目標,也代表著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時代,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12月15日,在“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環保”)總經理李喜聯做了主題發言,與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環保在踐行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踐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方面的思考和行動。

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喜聯
一、全方位布局地上生態環境治理 打造全產業鏈、全產品鏈、全覆蓋面的產業集團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吹響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斗號角,環保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國目標,提出了堅持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向對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發展理念,在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中專門提到了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等要求,未來五年環保產業,尤其是地上生態環境治理產業將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中國環保作為中央企業理應肩負起壯大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重任,重新梳理了戰略定位:成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為地上生態環境治理提供最佳綜合解決方案的環保旗艦企業。
公司著重從橫向業務鏈延伸和縱向價值鏈挖掘兩個緯度推進戰略落地、著力打造全產業鏈、全產品鏈、全覆蓋面的產業集團。
橫向業務延伸
中國環保首次提出了地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業務模式,比以往定位的固廢綜合治理內涵更廣、提供的服務組合更加全面豐富。中國環保地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包括兩個治理和兩個修復,圍繞城鎮綜合廢物治理,危險廢物治理和農業生態修復、污染場地修復四大業務組合開展。

自1985年成立至今中國環保進入環保行業已有30多年的歷史,始終致力于推進中國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形成了較為齊全的業務種類,業務范圍涵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廚余垃圾處理、土壤修復、污染廢棄物處理處置、污泥處理處置、清潔垃圾、可再生物質回收利用等,能夠充分發揮協同處置優勢,為需求方提供地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解決方案。
縱向價值挖掘
近年來中國環保逐漸完成了從國家政策性投資公司向專業化產業集團的轉型,擁有規劃設計、技術研發、裝備集成、工程承包、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比較完善的全產業鏈鏈條,可提供咨詢、設計、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服務,擁有以下五種能力:

一是規劃設計能力。公司結合多年行業經驗,在固廢領域可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規劃設計服務,同時也在積極打造工藝設計能力,著力組建國內一流的環境工程設計院,解決先進工藝技術落地問題,促成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及時實現工藝化、工程化,形成提供環保治理綜合解決方案的工藝設計能力支撐。
二是技術研發能力。公司成立了中國環保環境治理研究院,致力于國內國外環境治理先進技術整合,打造一個具備技術使用、交流、轉移、功能的技術集散、集成和共享平臺,形成提供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的技術能力支撐,對于一個專業化公司來說,技術集成能力強是一大優勢,不一定所有的技術都為其所有,最要的是能夠深入的了解它、集成它、使用它,形成強有力的技術集群為其所用。
三是裝備基礎能力。中國環保熟悉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設備標準和參數,擁有豐富的設備安裝調試經驗,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各種不同制式的先進設備和工藝技術集成,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裝備事業部,致力于打造技術鏈和價值鏈,瞄準技術環節,加強技術資源整合,依托技術集成包、工藝包,形成自主裝備品牌和核心產品,形成向國內乃至“一帶一路”國家的技術輸出和裝備輸出。
四是工程建設能力。公司擁有專業的工程建設平臺,可以對外提供工程建設和專業管理技術服務,主要承擔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發電、醫療危廢項目、土壤修復項目、環保新能源領域工程建設、施工管理、項目監管職能。
五是運營維護能力。公司項目多、經驗多、裝備門類齊全,運營周期長,在國內最早建成投產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投運超過15年。通過標準化及系統對標等手段做成一家項目的經驗教訓就是所有項目的經驗教訓,形成了組織過程最佳實踐積累,構建了系統內運維專家隊伍和生產經驗共享平臺,鑄就了高水平項目運維能力。這些優勢已經轉化成強大的發展動力,在做好自有項目運營管理的同時實現對外運營管理服務輸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踐行央企技術責任,通過技術創新破解環境治理的難題
中國環保在保護和治理環境的行動中始終走在環保隊伍前列,在固廢處理領域孜孜以求,為我國固廢行業發展壯大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多次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先行者:
公司率先引進德國馬丁爐排爐技術并實現國產化,國家根據這個技術實施決定在2012年在國內推廣這個技術,目前該技術已經成為垃圾焚燒行業的主流技術;公司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的生物制秸稈發電技術應用于宿遷生物質發電技術,解決單一秸稈燃燒問題,擁有40余項專利;公司主導了國內第一個污泥干化處理技術,為污泥處置提供了示范。此外還引進了瑞科際垃圾資源化技術,率先在非直燃焚燒生活垃圾資源化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