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23 13:07
來源:蘇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環衛的典型,在東部有蘇州,在南方有廈門,在中部有武漢,在北方有天津,在西部有烏魯木齊。如今上海靜安區也通過建設智慧環衛平臺,上演了一出城市環衛管理的變形記。
主人翁城發集團:承接全區環衛作業服務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復原閘北、靜安兩區“撤二建一”,設立新的靜安區。2016年通過市場化改革,新成立上海靜安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按照區委、區府“功能性企業集團”的總體定位,立足靜安區,規模化地承接政府功能性、公共服務性項目,負責全區環衛作業服務。
每天,3000多名環衛工人、500多輛環衛車輛從城發集團出發,前往靜安區各大街道,開展城市清潔作業行動。肩負城市清潔的重任,龐大的作業隊伍必須始終安穩、規范、高效運行,一點都不能掉鏈子。

圖:城發集團保潔隊伍
新官上任遇難題:管理陳舊,難以為繼
隨著城發集團“接手”全區的環衛業務,一些管理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如果按照以往的套路管理,偏向于結果導向,清潔作業過程中的效果難管控;管理資源分散,難以對全區環衛工作進行整體規劃;日常考核排班體量過大,原本就有限的管理資源被進一步稀釋;考核過程缺乏科學性,無法有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環衛工作社會影響重大,對外,關系到一個城市的臉面,對內,事關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陳舊的管理模式適應不了城市發展新需求,嚴重者可能拖垮整個環衛隊伍的效率。
如何變形:用互聯網讓環衛管理效率“飛起來”
在對領先城市進行一系列考察學習后,城發集團開始著手對管理模式進行大整改。整改包括兩個方面,針對已有弊端,利用互聯網點對點一一擊破;針對環衛管理潛在需求,利用信息化技術做管理方面的新嘗試。
集團先后進行了8個月的調研與實施,最終建成集全區保潔人員、作業車輛、基礎設施在線監管為一體的“上海靜安城發集團城市運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系統為管理人員織就了一個嚴密的監控網絡,車、環衛工人、基礎設施是密布在網絡上的各個點,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通過物聯網這個無形的“線”傳輸到管理中心。而管理中心在考核他們的同時,也可以實時給予意見和任務反饋。這樣子一個集實時管理、結果考核、多部門信息聯動體系的建立,讓靜安區環衛管理效率提升立竿見影。

圖:靜安系統界面
現狀:坐鎮指揮中心,遠程聯動管理
信息化改造后,城發集團指揮中心豎起了智慧環衛監控調度大屏,充當環衛管理的“耳”、“目”和“大腦”。系統將遠程采集到的數據,轉化為生動直觀的圖形和表格,實時顯示在監控大屏上。工作人員坐在大屏前,可洞悉全區環衛作業的整體狀態,環衛車輛、人員的實時信息,違規事件和處理情況。
以一輛清掃作業車為例,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可以憑借車輛每日行駛里程、油耗等數據,判斷其一天的作業情況。至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有沒有打開掃把,是否存在偷油行為,以及是不是在規定路線行駛等皆無從考察。依托信息化系統,能夠實時跟蹤車輛每時每刻的位置和行駛路線,查看車輛是否處在清掃作業狀態,有沒有突發的油量遞減現象,以此實現對車輛作業過程的有效管理。

圖:城發集團監控大屏
現狀:手機拍一拍,違規行為傳后臺
城發集團建立了針對移動考核工作的智能手持端,手持端跟時下流行的企業管理神器“釘釘”很相似,將整個業務流程劃分為考核任務抽取、任務派發、違規上傳、結果反饋,考核人員在手持端上操作,并與管理后臺實時聯動。
以前一些邊邊角角的問題很難被解決,卻切切實實影響著居民的生活。現在只要考核人員發現問題,拍照上傳至管理后臺,后臺立即就近派發環衛工人或車輛前往處理。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短時間內就能搞定,極大提高了環衛作業考核的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環衛管理工作不僅僅在于勤,智能高效的管理手段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一步,靜安區將在現有智慧環衛基礎上,將環衛車輛監管對象擴大到全區,在上海火車站打造“智慧環衛示范區域”,建立集團總部對作業公司的智慧管理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加強對垃圾分類的管理。實現全區環衛領域立體化全面監管,將城市環衛管理做細做精,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