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03 13:15
來源:中國固廢網
2018年習總書記上海調研提出“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垃圾分類工作被推向新高度。
近年,垃圾分類市場化運作率逐年增高,為完成2020年35%可回收利用的標準,各種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脫穎而出,給環保行業帶了新的思考。
2018年12月22日,由環衛之聲主辦的首屆環保線下沙龍在京召開,沙龍邀請了環保行業專家、企業大咖、高校教授、相關設計單位及媒體代表等圍繞主題“互聯網+垃圾分類”進行深度交流探討。
國家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常紀文、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羅偉、揚州市環衛處處長楊衛東、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北京市東城區龍潭街道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管理員任書房、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經理高遠、九倉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少平、大象回收董事長徐峰等,出席沙龍并分享經驗。
環衛之聲總編張宗正主持會議并致歡迎詞

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經理高遠介紹企業模式

九倉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少平做主題分享

大象回收董事長徐峰介紹企業經驗

國家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常紀文對三家企業模式做點評

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羅偉分享北京環衛經驗

揚州市環衛處處長楊衛東分享揚州市管理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分享研究經驗

北京市東城區龍潭街道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管理員任書房分享一線經驗

本次沙龍得到了中國建設報、環衛科技網、E20環境平臺旗下中國固廢網、中國環境報、法制日報、《環境與生活》雜志、北極星環保等(排名不分前后)行業媒體的支持和參與,也得到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互聯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促進聯盟的鼎立相助。
沙龍現場,來自各地區的產業上下游代表從各自角度對目前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設想交換了意見,并針對與會三家“互聯網+垃圾分類”企業的業務模式進行了討論。
針對垃圾分類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E20環境平臺合伙人、中國固廢網主編谷林分享了自身觀點和看法。他表示,垃圾分類不僅只是分類本身,而是一個牽涉分類、收運和處理處置的系統建設,以利益機制設計為根本,與人性息息相關,受制于當時的經濟水平、管理能力和社會文明程度。垃圾分類不能只講政治,更要講利益;不能違背人性,而要適應人性;不要想一蹴而就,而需要腳踏實地,立足長遠;不要寄希望于民眾主動,而要盡力自己去推動;不要一味教化引導或利益誘惑,同時要做好約束與懲罰,兩手硬兩手都要抓。

中國固廢網主編谷林發言(最下中圖)
“互聯網+”的垃圾分類方式,為調動居民參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城市垃圾大數據模型提供了細化的方向性,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垃圾分類”企業的參與,“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將逐漸成為每一個社會大眾的共識。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