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22 10:11
來源:中國水網
5月18日,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主辦、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全生命周期看垃圾”小蜜蜂公益論壇在上海東方佘山索菲特大,酒店會議中心成功舉行。

論壇邀請了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和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龍吉生博士,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博士,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環保水務負責人曹啟明博士受邀發表演講,圍繞“全生命周期看垃圾”這一主題,共同探討垃圾產生、收運到處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下午14時,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徐文龍宣布論壇開幕并擔任主持,他向來賓隆重介紹小蜜蜂公益論壇的“初心”——小蜜蜂公益論壇是中環協搭建的一個溝通平臺,面向各地政府管理部門、廣大環衛人,聚焦環境治理熱點、難點、痛點,邀請學者、專家、企業家,以演講、圓桌討論等形式,分享觀點,激揚思想,以期不斷提升我國的環境治理水平。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徐文龍主持開場
上海市人大常委副主任肖貴玉致辭,歡迎現場嘉賓的到來。肖副主任在致辭中講到: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需要大家積極建言獻策。本次小蜜蜂公益論壇的舉辦恰逢其時,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充分溝通交流的機會。

上海市人大常委副主任肖貴玉致辭
住建部建設司環衛處楊宏毅處長則專門委派金浩副處長代表出席。金副處長在講話中提出,垃圾分類事關群眾生活環境改善,事關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局,做好垃圾分類治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他呼吁大家暢所欲言,助推垃圾科學分類。

住建部建設司環衛處副處長金浩講話
論壇開始后首先進入演講環節。諸大建教授發表了題為《垃圾革命的兩個階段——東京經驗和上海思考》的演講,他通過對比分析東京垃圾革命演進的關鍵節點及東京、上海的相似性,認為以焚燒為主導、填埋為終端的處理手段更適宜東亞國家。垃圾革命的初級階段思路,重點是解決垃圾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減量;最終的革命是要進入以物品分享為主的高級狀態,用較少的物質資源消耗,提供較多的經濟社會效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社會。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和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發表演講
徐海云總工程師緊隨其后,發表了題為《對標歐盟,看內地生活垃圾處理短板》的演講。他提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消費需求的日趨旺盛,中國未來的垃圾量還會進一步增長。但因為有廢品回收大軍的存在,中國實際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水平較高,只是長期以來未能納入官方統計。目前許多試點城市采用的干濕垃圾分類法,產生了廚余垃圾處理問題。對于廚余垃圾,現在國內多使用厭氧消化,陷入處理成本高、垃圾資源少的困境,縱觀國內外,能夠在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三方面取得平衡的處理廚余垃圾的成功案例相當少。相反,自1988年國內誕生第一座現代化垃圾焚燒廠,中國目前已有360多座現代化垃圾焚燒廠投入使用,在垃圾焚燒處理方面積累了許多適合中國國情的寶貴經驗。繼續支持垃圾焚燒產業健康發展,實行電價補貼政策,將有利于促進垃圾問題的解決。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發表演講
龍吉生博士結合自身對國內外固廢治理行業的深入實踐,發表了題為《從垃圾分類到靜脈循環處理的全生命周期評價分析與建議》的演講。龍博士表示,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到國務院下達建設“無廢城市”試點的通知,都是黨和國家在環保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垃圾處理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但垃圾怎么分,需要集思廣益,進行科學分類。龍吉生博士指出,目前國內的垃圾焚燒廠,一般都配備規模龐大的滲濾液處理廠、爐渣處理廠,如果按照可燃、不可燃分類垃圾,如果市民養成在家中瀝干廚余垃圾的習慣,將大大縮減滲濾液處理規模,減少爐渣產生量,從而更高效率、低成本地處理垃圾,比干濕分類的全成本降低約1/3。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