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03 10:46
來源:二連浩特市環境保護局
走進廠區,除了藍白色外墻的廠房,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辦公樓屋頂的鴿子家園,成群的鴿子每天在這里翱翔、嬉戲,項目相關負責人說:“鴿子對空氣污染比較敏感,可以在這里‘安家落戶’,是廠區空氣質量的證物,這些鴿子深受公眾的喜愛。”辦公樓南側,有一條人工景觀河,群魚戲水,假山池沼、亭臺樓閣、湖堤曲徑、小橋流水交織,盡顯江南古典園林之美,數十種花卉樹木把這里編織成一個花園式工廠。
2017年6月,打造“樹環保之風,迎美好明天”為主題的環保旅游活動,并開通了五條親子游路線。2018年,開展研學旅游活動。2019年,在常州城市管理網站及常州經濟開發區工業旅游公眾號上新增預約參觀報名通道,讓公眾多渠道、多角度了解信息。
村企和諧一家親
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建設運營過程中,綜合考慮當地社區及村民等不同主體的利益需求,通過增加就業機會、村企共建、定期座談交流等活動,積極打造“政—企—民”利益共同體,實現了與當地社區及居民和諧共存、和諧發展的目標。
讓群眾有充足的獲得感,好事才能最終辦好。項目建設前,積極與周邊居民進行交流互動,結合實際需求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加強與廠區周邊居民聯動,資助改善周邊社區公共資源配置,使項目真正融入社區,實現項目與周邊10萬居民和諧相處。
項目建成以來,常州市政府與企業協同推進,建立多維度“政—企—民”信息溝通渠道與機制。常州市各相關部門與企業建立維穩聯系平臺和溝通機制。當地鎮黨委、鎮政府及鎮各相關部門也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與溝通機制。劍湖村委、錢家塘社區、河苑家園社區等村(社區)還與企業建立定期溝通聯系機制和居民定期參觀座談機制,合作共建村(社區)環保科普教育基地、遙觀中學德育實踐基地、河苑社區環保教育基地、武進區科普教育基地,形成發展共謀、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工作局面。
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居民區中心,十多年來嚴格規范管理,沒有收到一起環境污染投訴,與周邊社區居民鄰里和睦、和諧共處。
創新治理模式,破解“鄰避”困境
在創新治理模式、破解“鄰避”困境方面,常州市的工作思路及方法措施給政府部門和企業很多啟迪,是接地氣、可學習、可復制的經驗。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破解“鄰避”困境的重要法寶。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拓展了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渠道,既保障了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又增強了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理解和支持,更激發了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公眾因“鄰避效應”所產生的疑慮。
強化政府主導作用,是破解“鄰避”困境的有力保障。環保設施開放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強化頂層設計;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加強宣傳引導,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是破解“鄰避”困境的關鍵因素。推倒企業和公眾之間的有形與無形之“墻”,打開大門,讓公眾走進企業,了解環保設施的運行和污染控制狀況,用誠意換來理解與信任,是破解“鄰避”困境的重要辦法,也是環保企業的“分內之事”。
打造利益共同體,是破解“鄰避”困境的有效方法。環保設施建設及運營要統籌兼顧當地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利益,以環境綜合治理替代單一的污染物處理,融污染物處理與休閑景觀建設、社區營造于一體,讓公共設施與居民、社區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