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02 14:50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10月30日,農業部發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575號建議的答復》,對黃炳峰代表提出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的建議”做出了答復。全文如下:

一、關于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一)加大對農村廁所革命支持力度。小廁所、大民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4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工作的通知》,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以獎補方式支持和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2019年、2020年分別安排中央財政獎補資金70億元、74億元。中央財政統籌考慮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基礎條件,結合階段性改廁工作計劃安排財政獎補資金,并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切塊下達到省,各地按規定統籌使用,因地制宜確定本省獎補方案,明確補助對象、補助標準、補助方式、資金管理要求等。同時,指導各地按照“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要求,統籌上級補助、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收益等渠道資金,強化農村廁所革命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投入保障。您提出的關于出臺補助政策、對欠發達地區予以傾斜等相關建議已經在現有政策中得以體現。
(二)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力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最突出短板。2008年出臺農村環境“以獎促治”政策,通過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支持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飲用水源保護等。“十三五”以來配合財政部累計安排專項資金258億元,其中2020年安排36億元,完成12.5萬個建制村環境整治,推動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
(三)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支持力度。2019年10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加強收運處置設施建設,推動每個自然村組建設或配置村莊垃圾收集房(點、站),每個鄉鎮具備轉運農村生活垃圾的能力,每個縣(市、區)具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目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在河南蘭考召開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進現場會,對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等進行部署。
(四)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力度。國務院扶貧辦將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旅游等產業扶貧、減少因病致貧有機結合,以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為優先目標,持續推動貧困地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8年以來,以貧困村提升工程為抓手,會同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貧困村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在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中,以干凈整潔作為基本目標,緊扣村內道路、農村建筑、公共環境等突出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戶用衛生廁所建設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等重點任務。同時,會同財政部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力度,從2019年起,明確已脫貧摘帽縣可根據鞏固脫貧成效需要,將包括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內的財政涉農整合資金適當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對符合要求的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廁所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納入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中管理。其中,2020年中央安排廣西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5.1億元。其貧困縣可統籌安排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自身財力,對必要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予以支持,確保貧困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中央有關部門將繼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二、關于降低貧困地區配套標準或減免相關配套資金
近年來,中央財政采取多方面措施緩解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資金配套壓力。一是按照預算法、《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等文件規定,除按照國務院規定應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的事項外,中央在安排專項轉移支付時,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承擔配套資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的事項,依據公益性、外部性等因素合理確定分擔標準或比例,積極緩解貧困地區承擔相關支出責任的壓力。二是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取消原定的貧困地區資金配套政策,例如,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等轉移支付不要求縣級財政安排配套資金;貧困地區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以下(含縣)以及西部地區連片特困地區配套資金等。三是統籌均衡性轉移支付、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階段性財力補助規模等,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增強貧困地區財力保障水平,緩解地方承擔相關支出責任的壓力。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結合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并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統籌考慮地方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財力困難地區的補助標準,減輕貧困地區財政負擔。
三、關于差別化修訂農村污水排放標準,建立模塊化治理技術體系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把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任務予以推進,著重開展規劃編制、標準制定、技術支撐、試點示范等方面工作。一是按照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指導各地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做好廁所革命與污水治理有效銜接。二是印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規范編制工作指南(試行)》,指導各地分類確定控制指標和排放限值,目前全國30個省份已印發本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三是印發《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推動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四是編制印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手冊》,指導各地根據地形地勢、氣候條件、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敏感程度,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技術與模式。五是印發《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指導各地做好排查治理,在河北、湖北等10個省份的34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此外,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在安徽巢湖召開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進現場會,聯合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合理選擇技術模式、堅持走符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污水治理路子。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強化規劃引領,組織各地基本完成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摸底調查和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推廣適宜技術,加強技術幫扶指導,鼓勵有條件地區采用資源化、生態化治理模式,著力提高科學治理水平;健全運維機制,要求建成一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建立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清單,分期分批確定治理目標,指導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我部將繼續配合生態環境部,發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牽頭抓總作用,加大工作指導、統籌協調等力度,加快推進各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 010-59191238
農業農村部
2020年9月9日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