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1-11 08:3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12月17日,在“20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王天義帶來了一場題為“光大環境,勇敢走出舒適區”的精彩演講。
王天義表示,要融合好央企與外企兩種身份;拓展好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平衡好輕重兩類資產投資;創新好政品和民品兩類產品;處理好“大我”和“無我”的兩“我”關系;解決好國補退坡與工資總額管理兩大難題,勇敢地走出舒適區。環境產業的未來才是星辰大海,有無限可能性,不僅令人心潮澎湃,也利國利民!

王天義
王天義介紹,1908年哈佛兩位心理學教授通過實驗得出的一個結論:舒適區是一個人心理的感知,是你對周圍的人、事、環境等非常熟悉,沒有任何壓力的一種舒適感。一旦走出舒適區,你就會感到別扭、不舒適甚至緊張。王天義介紹,舒適區有正面也有反面的作用,從正面來說,舒適區意味著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意味著你可以自我調節、自我成就,可以形成很好的心理屏障防線,有情緒穩定的作用;舒適區對人負面的作用,是會讓沉溺于舒適區的人自以為是、自我麻痹,最后變成溫水鍋里的青蛙??傊褪?,舒適是要付出代價的!
光大環境的五大舒適區
人有舒適區,企業同樣有舒適區。王天義強調,光大國際正式更名為光大環境,淺層意義上,可避免企業名稱在行業中顯得另類,新名稱可更直觀的界定為環境產業,避免被外界猜忌;深層意義上,改名是想提升光大環境的品牌價值,明確光大環境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建設全球領先的生態環境集團。
經過17年潛心耕耘,光大環境現已實現兩個“最大”,成就兩個“最佳”:成為中國最大環境企業。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過去兩年里,光大環境穩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投資運營商,每天實際處理量超過7萬噸,設計能力超過13萬噸。此外,光大環境已連續四年獲評亞洲最受尊崇企業,入選香港十大企業管治最佳上市公司,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應對氣候變化領軍水平的“A-”最高評級等榮譽。
在取得以上榮譽和成績的背景下,王天義認為,目前,光大環境正處在一個舒適區,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央企加外企的身份。提到央企,光大環境跟地方政府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而外商投資又受地方政府普遍的歡迎;
二、重資產化的投資運營。只有重資產,在政府心中才更有分量;
三、政企合作PPP模式。目前,光大環境已落實逾430個環保項目,在這個領域已經駕輕就熟,而王天義本人目前還是清華大學PPP研究主心主任;
四、國內市場。光大環境在國內市場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五、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在這個領域,光大環境已經是全球最大,專利數全球最多,具備核心競爭力,不懼怕任何競爭對手。
環境產業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王天義介紹,環顧全球,包括商界,優秀的企業總是經常走出舒適區。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云和馬斯克進行了一場對話。馬云說,我對火星不感興趣,我只關心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他問馬斯克為什么對火星那么感興趣?馬斯克說,人類要提高認知,我們要增加對宇宙的認識,人類應該是跨星球的生命,而我們的地球總有一天會失控,我們需要移到另外一個星球去生活。我們要超越地球、認識宇宙。
近期,很多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進入到了社區團購,搶大爺大媽們的飯碗,引起巨大爭議。12月11日,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后,是對互聯網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章強調,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與馬云對火星移民的漠不關心和互聯網巨頭擴大舒適區搶居民大爺的飯碗相比,王天義更佩服勇敢走出舒適區的馬斯克,并認為馬斯克是世界上走出舒適區非常優秀的企業代表。
王天義強調,現在光大環境在舒適區當中已經感覺到不舒適了。比如兩種企業的身份,有時候融合起來很難;國內市場也日趨飽和;垃圾發電受到國補退坡還有垃圾分類的影響等,都讓光大環境開始不再舒適。作為環境產業,光大環境必須要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在環境行業的星辰大海中,去追逐更大的環境夢。
如何走出舒適區
對于如何走出舒適區,王天義提出六種路徑:
一、融合好央企與外企兩種身份。央企,強調責任和使命;外企,強調的是效率和活力,要將兩者融合起來。
二、拓展好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特別是海外市場。目前,在光大環境1400億的總投資當中,海外投資只有不到2%,只有越南和波蘭兩個項目。下一步要進行海外市場的拓展,主要聚焦東南亞和中東歐。
三、平衡好輕資產和重資產兩類投資。光大環境的理念是既要舉重若輕又要舉輕若重:一方面重資產不可能放棄。只有維持千億級的總資產,才叫世界級;另一方面,要花大氣力,使出重招,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輕資產化的發展。
四、要做好政品、民品兩類產品的創新。在政品領域,央企具有優勢,但是從市場競爭角度來講,政品領域是一個重資產化的小眾市場,很難能夠徹底釋放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發展能力;光大環境要依托過去十幾年在環保領域所積累的經驗、市場、品牌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勇敢地走進環保類民品的市場。王天義透露,明年光大環境可能會在民品市場開始布局。
五、要處理好“大我”和“無我”之間的兩“我”關系。一方面,中國每天一百多萬噸的生活垃圾,單靠垃圾分類是不可能解決的??紤]到一帶一路廣大的市場,相當長一段時間,垃圾焚燒發電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光大環境會繼續保持這個“大我”的地位;另一方面,光大環境要勇敢進入到“無廢城市”垃圾分類資源再次利用領域,通過垃圾分類的五點一線,成就一個新的“大我”。垃圾焚燒發電產業本身總有一天會從“大我”走向“小我”,乃至“無我”。光大環境的追求是,“我將大我,我也將無我,在成就‘大我’中挑戰‘無我’,在挑戰‘無我’中成就新的‘大我’”。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