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22 13:33
來源:北京建工修復
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將于2021年10月21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次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科技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建工修復自主研發的土壤修復先進技術裝備代表行業入選其中,與眾多“大國重器”同臺亮相。

這是建工修復最新技術成果成功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專題展之后,再次登上國家成就展,充分顯示出建工修復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引領修復科技創新、代表行業先進生產力的綜合實力。


據科學技術部介紹,本次展覽的重點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基礎前沿、戰略高技術和社會民生領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現場共分12個展區,展項包括“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中國空間站模型、火星車、“嫦娥五號”、“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

建工修復自主研發的土壤修復先進技術裝備展項設置在“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主題展區的“美麗中國”板塊。作為代表“十三五”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科技創新成果的重點展項,借助模型沙盤展示了自主研發土壤快速淋洗裝備、熱解吸設備(TDU)、原位加熱修復技術系統和連續管式原位注入裝備等。
863污染土壤快速淋洗裝備
該技術裝備是建工修復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課題成果。通過強力解泥、精細篩分和高效固液分離等淋洗技術,實現污染土壤減量化。可用于處理含重金屬、多環芳烴及復合污染的砂性土壤。該技術成功在廣東廣州、山東青島、青海海北、云南楚雄等大型修復工程應用。獲得環保部“百強環保技術”,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項目等。技術模型被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新時代部分收藏。
自主研發熱解吸設備(TDU)
該技術設備是建工修復承擔的國家863課題應用項目。該技術通過間接加熱,將污染土壤加熱至其所含污染物的沸點以上,通過控制系統溫度和物料停留時間有選擇地促使污染物氣化揮發,達到將污染物與土壤顆粒分離,并對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該技術能有效修復重度有機物污染土壤,尤其是半揮發及難揮發性有機污染土壤。已經在廣州等大型修復工程中成功應用。
原位加熱修復技術系統
該技術系統是建工修復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成果,技術模塊主要包括加熱系統,尾水尾氣處理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該技術的優勢在其不受地層滲透性的影響,可在滲透性差或均勻性差的污染場地中應用,可原位降解大部分有機污染物。該技術目前應用于天津、寧波、武漢等修復項目。
連續管式原位注入裝備
該裝備是修復行業技術“新秀”,采用高壓水射流和連續管技術,實現原位修復工程的鉆注一體化,效率提升明顯,修復范圍廣,最深達100m,適用于加油站、填埋場、爆炸危險場地、地下水位較深的地塊修復。建工修復主持研制的該技術設備經行業技術鑒定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工修復在“十三五”時期堅持以國家和行業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修復技術前沿領域,著力打造“產-學-研-用”科技創新平臺,持續加強場地污染過程模擬與修復工藝基礎研究、修復技術材料與裝備研發等,累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19項,擁有境內外發明專利135項,構建綜合全面的技術研發體系,為打好凈土保衛戰,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科技“新動能”。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