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6 09:4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吳霜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占用、自然景觀破壞等問題日趨嚴重。通過對寧波市政治經濟狀況分析及垃圾處理現狀調查,寧波市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解決寧波市鄞州區及海曙區生活垃圾出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最佳選擇。本期,我們將帶您走進康恒環境的下屬公司寧波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起來看看榮獲魯班獎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如何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的吧~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占用、自然景觀破壞等問題日趨嚴重。通過對寧波市政治經濟狀況分析及垃圾處理現狀調查,寧波市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解決寧波市鄞州區及海曙區生活垃圾出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最佳選擇。在此背景下,寧波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秉承“創造更潔凈更友好的生活環境”的使命,立足專業的同時兼具環保和能源,踐行精細化管理,樹立行業標桿,為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市區兩級政府高度重視,為保障項目順利進行,在拆遷安置、輿論宣傳、維穩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總結的《打好三場硬仗,破除鄰避困境》,被浙江省政府作為示范案例在全省推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康恒環境發揚拼搏精神,以18個月的速度完成建設,各節點驗收合格率均為100%的質量,樹立了同等規模垃圾焚燒廠建設新標桿。
寧波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作為康恒環境的下屬公司,秉承“把城市的痛點變為城市亮點”的目標,樹立行業標桿,在服務于社會綠色發展,注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致力于精細化運營管理,受到了行業內及公眾的一致好評。

項目概況
寧波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寧波明州環境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項目被評為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省、市、區三級重點工程。項目位于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宣裴村裴岙,占地8.3萬平方米,總投資14.2億元。項目于2016年1月1日開工建設,2017年6月20日投入運營。
工藝概述

項目配置了3臺750噸機械爐排爐,2臺25兆瓦汽輪發電機組,日處理生活垃圾2250噸,日發電約100萬度,配有煙氣、污水、灰渣等處理系統。項目采用了先進的“七步法”煙氣凈化工藝,即: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旋轉噴霧脫酸塔(添加Ca(OH)2)+活性炭噴射吸附+干法脫酸+布袋除塵器+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濕法脫酸。煙氣排放指標優于歐盟(EU2010/75/EU)標準及國家《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達到了超低排放的煙氣凈化效果。項目配套了日處理能力800噸的滲濾液處理系統。滲瀝液處理站采用“調節池+預處理+厭氧系統+AO系統+超濾+納濾+反滲透+濃液處理系統”的生產工藝。

精細化運營管理亮點

(1)去工業化設計:采用“去工業化”設計,由世界知名建筑設計機構法國AIA公司設計,引入“蜂巢”概念,打造花園式廠區,斬獲浙江省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第一座“魯班獎”。
(2)科普教育:設立周五為公眾開放日,參觀群眾可進生產區域參觀考察,了解實時運營情況。采用全開放式運行管理,為周邊社區提供環保科普教育基地、工業旅游基地、黨建教育基地以及高新技術交流的國際性平臺,已接待省、市各街道社區、學校、環保志愿組織、公益組織及國外環保學術交流團隊約58000人。

(3)超低排放:寧波明州項目的煙氣排放標準嚴于國家標準(GB18485-2014)和歐盟排放標準(2010/75/EU),2017年運行以來二噁英等多個指標的實測平均值不到歐盟標準規定值的1/8。
(4)日常監管小組24小時監督制:政府從焚燒廠周邊鄉鎮的群眾中遴選原則性強,做事公道正派、群眾威信高的代表,組成日常監管小組,設立24小時監督制,進行實時監管。
(5)任務目標細化:公司制定年度KPI績效考核,包括利潤總額、主設備利用小時數大于8000小時、垃圾處理量、上網電量、廠用電率、鍋爐停運次數、未發生安全環保事件等等;根據年度目標任務,各部門細化分解,每月完成提供分析報表,對執行情況進行匯總,并提出亮點及難點,及時匯報解決。
(6)經營績效量化:缺陷消除統計報表,消缺率95%以上。設備完好率100%,遠控率90%以上;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包括維保記錄、技改方案、檢修計劃方案、檢修總結、部門人員管理有績效考核制度并實施;建立運行績效考核制度并實施,制定運行巡檢路線,填報巡檢記錄,小指標競賽制度及排名公示;建立培訓管理制度,定期進行培訓,有培訓記錄、考試成績及培訓評估;各運行數據、運行工藝符合規定,運行報表規范填寫,不超負荷。建立事故演練、安全活動、運行分析、環保標記等臺賬記錄;部門人員管理有績效考核機制并實施;未出現安全、環保事件證明;未出現安全、環保督辦事件證明;建立完善的安全三級培訓檔案;建立安全、環保培訓記錄;建立完善的應急演練制度,并定期組織實施;安全、環保基礎設施完善;特殊工種全部持證上崗;安全、環保管理對全員有績效考核機制并實施;發生事故有分析、有報告、有整改、有落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