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6 09:4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吳霜
(7)成本控制:大修、技改、維護費用控制有制度措施及實施、大修、技改、維護費用有分析報告;開展月度例會,通過月度物料統計進行分析,并提出措施進行調整,控制石灰、氨水、活性炭、螯合劑等單耗成本;對行政、安環成本、辦公用品費、培訓費等有預算方案,通過節能、科普補助等增收節支;對外部垃圾量有保障措施。
(8)物資管理:制定供應商管理制度,簡歷供應商信息名錄、執行三家比價、依據性價比選用;大型技改或檢修項目執行技術評標、采購合同合法合規;物資庫存管理水平:建立倉庫管理制度、臺賬,包括生產耗材、檢修材料等,出入庫賬務清晰,有明細,庫存控制合理,倉庫管理有序,標準化存放,賬物一致;建立倉庫管理制度等相關物資消耗制度、臺賬,賬目清晰,項目設有降本增效獎。
(9)生產經營:記錄機、爐運行時間,每月對機、爐進行系統分析,提出措施并實施,提高利用率;垃圾入廠量滿足生產需要,不足時有方案有措施實現生產穩定;水、電各項參數指標滿足規定要求,機組實現長周期;通過MIS系統,記錄生產報表,包括:運行時間、發電量、上網電量、廠用電率、入廠垃圾量、入爐垃圾量、爐渣率、飛灰率、滲瀝液產生率、螯合劑、柴油等消耗量等等數據。
(10)人力經營:規范化的招聘制度、流程、任用過程及資料管理;制定培訓管理制度、執行過程證據留存、記錄培訓頻次、培訓效果評估、培訓成果檢驗(考試);制定人才發展計劃、內部競聘管理制度,儲備和提聘各級管理人員,結合經營發展需要,合理調整公司組織架構。
(11)生產運行:管理制度完善;建立有標準的工作票庫、操作票庫;充分利用信息化進行管理;檢查制度執行情況良好;積極開展值際指標競賽,指標體系包含安全環保、經濟指標、可靠性指標;利用信息化系統實現動態統計排名,實時公布;指標競賽結果應用于月度績效管理;制定有完善的運行分析制度;通過采取有效措施,經濟指標同比逐步向好,環保排放指標逐步下降并趨于穩定;利用信息化系統對安全、環保、經濟指標進行統計和分析;制定不同崗位針對性較強的年度培訓計劃,并嚴格按計劃開展培訓;培訓形式多樣,人員掌握情況良好;培訓情況納入績效管理。
(12)設備管理:制定科學完善的檢修程序,執行情況良好;實現檢修程序信息化管理;檢修質量控制良好,年平均每條焚燒線非計劃停運次數≤0.5次;及時完成檢修總結及異動程序辦理并歸檔;通過MIS系統,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涵蓋運行管理、設備管理、立項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環保、物資管理等項目;報警系統簡潔高效;通過中央控制室,高效監管,自動控制。
(13)信息化管理體系精細化:公司建立OA系統、郵件系統、報表系統、文件系統等,員工可通過這些系統進行流程申報、文件共享等等,實現電子化辦公;公司建立MIS系統,主要用于公司的設備管理、運行管理、財務管理、合同管理、物資管理、安健環管理等;通過計劃統計管理系統中的生產報表,為決策者進行下一步計劃提供數據支持。
(14)安全環保和文明生產管理:組織結構完整、各項制度健全,重點區域及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執行到位,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管理規范,進行應急管理和定期演練;污染物排放優于環評要求,委托第三方固廢廢物運輸利用資質齊全,污水、噪聲、臭氣、二噁英監測等指標等煙氣指標優于歐標、國標和環評要求,環境在線監測,環保信息公開,社會公眾參與度高,科普宣傳教育功能齊備。
實施效果
項目設有全國首座垃圾焚燒博物館,已為寧波市鄞州區第二實驗學校、寧波華茂萬國語學校等140余所學校,共計約13000余人,提供環保教育活動;同時,作為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項目自投產以來,截至2022年7月已接待省市各街道社區、環保組織及國內外環保學術交流團隊近2000批、44000余人。政府從焚燒廠周邊群眾中遴選代表,組成日常監管小組,設立24小時監督制,再由監管小組成員討論,委托第三方進行檢測,檢測數據通過公共渠道進行信息公開。
獲得榮譽

寧波明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2018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建設單位、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浙江省重大開工項目、浙江省綠色工廠、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寧波市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寧波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寧波市重點工程、寧波市民環保科普教育基地、垃圾焚燒發電博物館、鄞州區重點工程、2018年度全區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先進單位、海曙區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海曙區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
項目獲得2018~2019年度第一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2018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2018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建設單位、AAA級生活垃圾焚燒廠、綠色發展標桿企業、運行管理標桿電廠、公眾開放優秀電廠、最美垃圾焚燒廠·星光獎、二〇一九年度洞橋鎮經濟發展重大貢獻獎銅獎、2018年洞橋鎮經濟發展銅獎等榮譽。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