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08 10:15
來源:廣西人大網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快推動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生態文明理念持續樹牢,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并保持全國前列,為全面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保障。全文如下: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2023年3月27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 陳 亮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和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受自治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就我區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如下,請審議。
一、生態環境狀況總體情況
2022年,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自治區人民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快推動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生態文明理念持續樹牢,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并保持全國前列,為全面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保障。
(一)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全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5.1%(待生態環境部最終核定是否扣除臭氧因素),全國排名第8;細顆粒物(PM2.5)濃度26.2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記錄,同比下降6.4%,全國排名第13。
(二)水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達98.2%以上,全國排名第2;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全國排名并列第1。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中,廣西9個市入圍全國前30名,其中5個市躋身前10名,柳州市蟬聯全國第1。
(三)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保優。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94.5%,全國排名第2。海洋表層沉積物質量保持“優”等級,海洋生物質量基本穩定,入海河流11個斷面持續消除劣Ⅴ類水質。潿洲島珊瑚礁、山口紅樹林、北侖河口紅樹林、合浦海草床、珍珠灣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為健康狀態。
(四)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無突發土壤污染環境事故發生,無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發生,無因疑似污染地塊或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發生。
(五)生態系統功能得到鞏固提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2.9%。新增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兩山”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總數累計達到21個。
(六)聲環境狀況總體較好。全區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夜間總達標率分別為96.5%、89.6%。城市區域晝間聲環境質量持續向好,評價為“好”“較好”(一、二級)城市比例64.3%,同比上升21.4個百分點。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總體為好,評價為“好”“較好”(一、二級)城市比例達100%。
(七)生態環境風險安全可控。科學妥善處置7起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和多起環境敏感事件,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級別突發環境事件。核與輻射安全領域連續6年零事故。
二、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完成情況
(一)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自治區人民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從“國之大者”的政治高度系統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列入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推進落實、跟蹤督辦。推動出臺《關于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的決定》《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的決定》《關于深入貫徹落實“五個更大”重要要求全面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意見》,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作出部署安排。自治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與各設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簽訂《2022年度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建立自治區14名領導分片包干督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以河長、湖長、灣長、林長、田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度,持續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大生態、大環保工作格局。
(二)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印發實施廣西生態保護正面清單和禁止事項清單,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的各項重要舉措落地見效。出臺實施加強生態環境保障助力經濟穩中求進的12條措施,全力打好“穩生態促轉型攻堅戰”,106項具體措施清單基本完成。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持續推進“十大重大工業項目”“雙百雙新”“千企技改”工程項目,大力推動制糖、鋁業、機械、冶金、有色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加36%、33%。主動服務重大項目建設,華誼化工、華友鋰電、比亞迪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開工建設平陸運河,著力打造世界級高水平的生態運河、綠色運河。綠色環保產業鏈招商深入實施,引進項目347個,合同投資總額2858億元,同比增長26.2%。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申報和實施,23個項目入選國家及自治區項目庫,總投資額達457.9億元。生態經濟不斷壯大,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8個、國家級綠色工廠67個。印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暫行管理規定,出臺“兩高”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管理辦法,推動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三)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開展污染天氣應對、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攻堅行動,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完成4個鋼鐵企業和8個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年度任務,累計注銷淘汰老舊車輛503萬輛。持續推進碧水保衛戰。228個國家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桂林漓江入選國家首批美麗河湖名單,桂林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柳州水環境治理相關典型經驗做法獲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全面開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排查確認11665個入河入海排污口。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清理整治河湖“四亂”問題1105個。陸海統籌推進北部灣近岸海域整治,直排入海排污口所排廢水達標率為98.6%,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重點海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持續推進凈土保衛戰。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累計完成85個涉鎘污染源問題整治。完成46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31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南寧市入選2022年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南寧、柳州、桂林三市成功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