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3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整理
8月31日,在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研究員潘功邀請了垃圾焚燒領域龍頭企業相關領導,一起圍繞爐排爐的“前世今生”開展了一場圍“爐”論道的高端對話!

高端對話
對話嘉賓從左到右: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研究員潘功,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周洪權,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吳永新,上??岛悱h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建平,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寧公司總經理景浩,浦江三峰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正定,江蘇天楹環保能源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焚燒爐技術經理盛慶偉。

潘功
潘功表示,爐排爐作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約垃圾焚燒發電廠降本增效提質的關鍵因素之一,從一開始只能依靠進口,到我們自己有了自主的生產能力,再到有了出海的能力,一路走來實屬不易。本次論壇就邀請焚燒領域龍頭企業,一起來聊一聊關于爐排爐的“前世今生”。
上海環境院:向爐排爐要效益

周洪權
周洪權從三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于爐排爐“前世今生”的理解:
一、要燒起來。垃圾要處理,第一步就是要燒起來,而在燒起來的過程中,就開始了選擇,什么樣的爐子、爐型、工藝、技術比較好。比如早期供暖的小爐子,燒起來之后,大家也會在燒的過程當中發現怎么去燒會更好,是不是把下面的門(通風口)打開一點,讓風大一點,然后拿火鉗撥一撥會燒的更旺。同時,還要注意燒出來之后,煤氣會不會跑到房間里,有很多問題要去思考和解決,實踐的經驗逐步轉化成技術的基礎,思考和實踐就帶來了焚燒技術的發展;
二、要燒干凈。也就是把垃圾本身燒掉,而且不產生空氣污染,這就代表了整個技術的第一次升級迭代。在歐洲、日本就出現了一些專業的設備公司,并形成了一系列爐排爐的技術,實現了把它燒干凈,也形成完善的工程技術體系,得以快速進行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三、要燒出效率?!半p碳”背景下,如何把我們的技術在燒干凈的前提下燒出更好效益,也是現在所有焚燒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未來,我們還要燒出水平,就是不但要把它在技術上進行升級迭代,還要在產品品質、服務、產業鏈上進行升級和迭代。
上海環境是焚燒技術發展的踐行者,江橋項目是最早的500t/d整套焚燒設備引進,四川省第一個垃圾焚燒項目引進日本技術和裝備,最早應用濕法技術,建成和運營了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廠,早期項目中我們使用了6種爐排技術,2013年開始引進了日本荏原HPCC高速燃燒爐排技術,在后續項目中全面應用,也通過自主創新和研發,研制了適應高熱值的焚燒爐型,也成功驗證了水冷爐排技術,并依托運行經驗不斷對焚燒爐產品進行升級迭代。我們的體會是適應性改進和技術升級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需求,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
光大技術裝備:發展爐排小型化 服務國家戰略所需

吳永新
吳永新認為一個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一方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離不開技術、資本、市場等支撐。光大技術裝備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環保國策,受益于裝備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成功于國內廣闊的運用市場;回顧光大技術裝備的發展歷程,其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一、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說,光大技術裝備的焚燒爐爐排發展史經歷了吸收引進、積累創新、迭代發展、智能制造等四個階段。在此期間,一大批光大技術科技人圍繞焚燒爐裝備如何適應中國垃圾特點,圍繞如何把生活垃圾“燒得好、燒得透、燒出效益”等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成功實現技術升級、產品迭代,實現了飛躍式發展;
二、光大技術裝備同時經歷了由“內”向“外”的發展進程。建廠伊始,光大技術裝備的爐排爐僅光大環境內部項目使用。到2014年,開始將成熟裝備推向了光大環境以外的環保市場,提供光大好裝備為行業共享。2018年起,光大技術裝備陸續把焚燒爐裝備、煙氣系統、滲濾液系統等推向了海外國家;
三、光大焚燒設備經歷了從“小”到“大”再從“大”往“小”的發展。2018年10月 ,光大自主研發的 850噸/日焚燒爐排爐成功下線;2020年7月,自主研制當時世界容量最大的1000噸/日焚燒爐成功下線。2022年響應國家發展需求和發改委要求,光大環境集集團之力成功研發50噸/日、100噸/日、150噸/日、200噸/日、250噸/日的小型爐、余熱鍋爐、煙氣系統、滲濾液系統工藝包,下線2臺套75噸/日焚燒爐系統設備包;用實際行動踐行以光大環境所能服務國家所需的目標。
此外,吳永新表示,光大技術裝備目前已經實現環保設備智能制造、到技術研發、客戶服務、項目建設等一個環保裝備的綜合產業鏈,光大技術裝備與同行一起為中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技術輸出,做出光大環境應有的貢獻,共同為生活垃圾焚燒技術的高質量發展發揮光大技術裝備應有的作用。
康恒環境:系統化全面發力裝備體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