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8-26 11:23
來源:北京環衛集團
8月25日,正值“首都國企開放日”,北京環衛集團所屬安定循環經濟園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迎來項目試運行后的首批參觀人員。
該項目是北京最大、全國領先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天可焚燒處理生活垃圾5100噸。在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除自用電外,每年可向電網輸送綠電6.59億千瓦時,約相當于30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該項目全面提升了北京市南部地區垃圾處理能力,有力保障首都城市安全平穩運行。

有效解決“其他垃圾”處理能力緊平衡問題安定循環經濟園區位于大興區安定鎮,占地面積33.7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4.67萬平方米。園區共七大板塊,其中日處理能力為51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園區主要設施,配備6臺850噸/日焚燒爐和3臺45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間

▲卸料平臺

▲中控大廳

▲垃圾吊操作間
安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產后,負責處理東西城南部區域、大興區、大興國際機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范圍內生活垃圾,可有效解決全市的“其他垃圾”處理能力緊平衡問題。
除了焚燒發電廠,園區內還配套建設了處理能力分別為2000噸/日的滲瀝液處理站、80噸/日的醫療廢物處理廠、1200噸/日的爐渣綜合利用廠以及殘渣飛灰填埋場、綜合辦公區和便民設施。
打造綠色低碳標桿園區
安定循環經濟園區堅持超前規劃、分步實施,高度重視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鏈條、各環節,強化園區多種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資源的循環利用和能源的梯級利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園區,努力實現進入園區的是固廢,出園區的是產品。
園區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現了固廢協同處理,可協同處理其他垃圾、醫療廢物、污泥等固廢,同時預留了協同處理廚余垃圾的接入條件。園區實現了超低排放,煙氣排放標準優于國家和歐盟標準,所有指標環保部門可在線實時監控,全面實現環境友好。園區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產生的污水經處理后,達到再生水使用標準,在園區內作為冷卻、綠化用水循環利用;焚燒產生的爐渣,提取鐵、銅等金屬進行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制作環保骨料;飛灰在園區內螯合固化后在殘渣填埋廠填埋。園區實現了熱能梯級利用,高溫熱能用于發電,供園區自用后,余電并網;中溫熱能為園區內醫廢設施、滲瀝液處理設施、將來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提供工藝用熱;低溫熱能可向園區內廠房及園區外民用建筑供熱,目前園區已與北京新航城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來為新航城提供供熱服務,供熱面積最多可達到800萬平方米。
園區所有設施在系統配置和設備選型方面,堅持與國內、國際一流標準對標,效率均達到國內最先進水平。配套的醫療廢物處理廠更在國內首創“智慧工廠”“無人工廠”模式,從前端卸料,到中端輸送、后端處理,全部環節實現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




▲醫療廢物處理廠實現“自動化”“無人化”
首都國企合力共建環保產業鏈
為將園區打造成為“政府放心、百姓滿意、行業領先、職工幸福”的標桿項目,北京環衛集團全力以赴,成立了安定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班子成員集體研究、部署項目手續辦理、設計、招標等具體工作,將綠色、低碳、高效的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同時積極與施工單位北京城建集團、余熱鍋爐供應商京城機電公司等首都國企兄弟單位精誠合作、同向發力,共同推動首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項目建設期間,遭遇疫情最嚴峻時期,北京環衛集團和參建各方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確保施工進度,主體工程歷時1年零10個月全部竣工,2年零2個月具備整套啟動條件,項目實現高質量、高效率、零事故,展現了首都國企的責任和擔當。截至目前,項目累計獲得北京市市政基礎設施結構長城杯金獎、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示范工程等省部級獎項21個。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