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30 09:39
來源:中國固廢網
12月19日,在2024(第十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楊仕橋以“多元化創新,高質量增長”為題,分享了光大環境在固廢資源化利用、廢棄物循環利用、美麗鄉村建設、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的創新實踐。楊仕橋表示,就當前總的經濟形勢來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變,這為環保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楊仕橋
環保產業的新機遇
當前固廢行業形勢日益嚴峻,主要面臨四大挑戰,一是傳統市場飽和,新增項目銳減,建造收入減少;二是排放標準日益嚴苛;三是競爭態勢嚴峻;四是政策變化帶來沖擊。
楊仕橋認為新項目的銳減是固廢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環保企業大多為投資型企業,沒有新的項目拓展,想要維持企業現有規模和持續發展變得異常艱難。此外,排放標準日益嚴苛,政策變化帶來的沖擊,以及一些大型央國企和非環保企業的跨界,特別是各省市紛紛成立的環保集團,更是讓環保這片紅海風高浪急。
但楊仕橋也指出,環保工程項目本質屬性是民生工程,與經濟發展有高度協同性,就當前總的經濟形勢來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變,主要體現在經濟增長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發展優勢潛力大、制度保障和政策環境穩定四個方面,這些因素也為環保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比如,碳排雙控,為環保企業向低碳領域發展提供多元化路徑;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固廢處理向上游資源化發展;深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綠氫、綠汽、綠電、綠肥發展;數字技術,推動提升環保產業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鄉村振興,推動環保產業進一步向縣域、鄉村市場下沉。
未雨綢繆,提前布局
楊仕橋強調,早在10年前,光大環境就已經深刻認識到,依靠政策支持的行業難以長遠發展,依靠政府補貼的企業更是不可持續。特別是在2020年固廢戰略論壇上,時任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總裁王天義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勇敢走出舒適區的戰略方針,體現了光大環境跨越慣性思維、勇于創新的勇氣,以及面對行業寒冬時,未雨綢繆,提前布局的戰略眼光。
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光大環境堅持多元化創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垃圾資源化,包括塑料裂解制油、廢棄油脂資源化、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垃圾熱解氣化;
二是三廢資源化,包括飛灰資源化、爐渣資源化、廢水資源化、工業尾氣培養微藻;
三是生物質資源化,包括燃料乙醇、生物基材料、生物天然氣、飼料蛋白;
四是循環利用,包括風機葉片綜合回收、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光伏組件元素循環、廢舊輪胎熱解再利用;
五是美麗鄉村,包括畜禽糞污資源化、城鄉有機固廢協同治理;
六是國際化,包括環保產業項目出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國際碳市場、一帶一路綠色化。
多元化創新實踐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環保行業中,光大環境以其卓越的多元化創新實踐,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光大環境始終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積極探索和實踐多元化的創新路徑。
固廢資源化利用方面,光大環境基于雙碳背景,圍繞垃圾焚燒降本增效與減污降碳,持續深耕細作。在產業鏈的延伸上展現出前瞻性的布局,涵蓋垃圾資源化、生物質多元化以及飛灰資源化等多個領域,在產業鏈下端積極推動資源化利用。

包括垃圾分類、塑料裂解制油、沼氣提純、生物天然氣制氫等;同時聚焦SAF和綠醇等綠色能源,把傳統生物質能源低碳化利用,進一步挖掘商業價值。

楊仕橋表示,相較于傳統燃料,SAF在全生命周期內的碳減排潛力超過80%,其應用潛力巨大。尤其是廢油脂為先進原材料,中國遠期供應潛力僅1200萬噸/年,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以生物質秸稈、林業廢棄物等資源作為原材料,制備SAF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光大環境正積極與相關單位溝通協作,力求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創出一片嶄新的發展天地。

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我國對廢棄物循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國家新成立中國資源資環集團都表明,未來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將得到更高速的發展,尤其以風級葉片、光伏組件以及一般固體廢棄物為主的產業,將成為業內競爭角逐的新賽場。

楊仕橋強調,“十五五”期間葉片正步入退役高峰期,預計到2042年,我國累計退役葉片將超過兩千萬噸,要高度重視起來。特別是在國家“雙碳”戰略、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環氧復材的降解回收至關重要,目前僅有1% 的復合材料被回收和再利用。未來,隨著技術難點的突破,這一領域無疑將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光大環境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績。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