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31 09:50
來源:海南省新聞辦公室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全媒體中心記者:
為提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資源利用效率,請問接下來有哪些工作舉措?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鄉環境衛生管理處副處長李亮亮:
省住建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構建了“村(居)收集、鎮(街)轉運、市縣處置”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體系,2022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2024年,我省生活垃圾分類在住建部評估中提分晉檔,第一次獲評第一檔。今年,全省依托規劃新建成建筑垃圾基礎設施105座,實現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從無到有”。雖然取得了一定階段成果,但距離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的需求以及高質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接下來,我廳將結合“十五五”規劃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助力海南低碳島和無廢島建設。
一是有序推動生活垃圾設施建設與管理。針對目前生活垃圾設施老舊問題突出的現狀,積極聯合發改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充分利用大規模設施設備更新等利好政策,在用好已經獲得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持的6個項目基礎上,繼續推動市縣分階段更新改造環衛設施設備。針對垃圾量季節波動性大等問題,統籌做好8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錯峰調配和區域調整,確保旅游旺季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平穩運行;針對填埋場等設施管理,將定期開展已有設施的日常安全運行檢查抽查,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填埋場和存量堆場治理,筑牢安全生產與生態保護底線。
二是穩步助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質增效。以舉辦垃圾分類“千人講師團”培訓活動為抓手,推動“小手拉大手”,積極營造宣傳動員、教育普及的良好氛圍;持續發揮黨員先行、黨建引領的示范效應,鼓勵黨員干部率先帶頭踐行,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增強全社會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同度與參與度,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美麗家園的良好氛圍;協助商務部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與廢舊物資回收的“兩網融合”,穩步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與資源利用效率。
三是全力構建建筑垃圾全鏈條管理體系。全力推進治理體系“從有到好”提升,進一步壓實市縣主體責任,切實加強源頭管理,健全收運處置體系,規范設施運行管理,全面推行建筑垃圾電子聯單及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我廳將結合建筑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建筑垃圾違規傾倒排查,督促市縣強化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私自排放、違規運輸、隨意傾倒建筑垃圾等違法違規行為,提升建筑垃圾治理成效。
謝謝大家!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我省未來5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王曼珍: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們計劃到2030年,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我們將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綜合利用、鼓勵引導的原則,采取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實現目標任務。
一是規劃引領。起草制定《十五五全省畜牧業發展規劃》,科學規劃特色畜禽養殖生產布局,因地制宜制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政策。
二是綜合利用。謀劃申報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推動規模養殖場配備符合標準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推動畜禽散養密集區建設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現代化水平。制訂“海南省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技術規范”和“海南省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指導養殖場(戶)做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糞肥科學還田,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
三是跟蹤監測。持續開展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跟蹤監測,查核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及時發現問題,指導整改落實。
四是宣傳引導。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基層畜牧隊伍技術水平和養殖場(戶)主體責任意識,引導養殖主體從不能排污、不敢排污,到不想排污的轉變,真正承擔起糞污資源化利用的主體責任。
我的解答完畢,謝謝大家!
海南特區報記者:
海口作為省會城市,近年來正聚焦高水平保護,打造低碳綠色生態之城,請問“十四五”期間海口市在“無廢城市”建設中取得了哪些標志性成效?
海口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宋延巍:
謝謝您的提問。我向大家介紹海口市在“十四五”期間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2022年,海口市入選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我們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無廢之路”。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高位推動建設。印發實施《海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海口市“無廢會展”創建工作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從推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引領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禁塑”等標志性工程、打造綠色低碳“無廢”自貿港新高地、推升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健全管理、促進農業廢棄物高效資源化利用、培育“無廢城市”文化和輻射窗口、完善“無廢城市”建設體制機制等七個方面發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無廢城市”建設體系,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指引。
二是強化固廢管理,推動綜合利用。2024年,全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實現應處盡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83.15%,有效減少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再生資源回收量達70.1萬噸,全方位推動資源循環利用。
三是創新收運模式,破解處置難題。建設海口國家高新區園區危廢固廢收集轉運中心項目,創新采用“集聚小散、化零為整、應收盡收、規范管理”策略,成功破解園區內小微企業危廢固廢處置難題。項目建成后可年收轉運危廢1.2萬噸、一般固廢1.5萬噸,并通過信息化平臺對固體廢物全過程溯源監管,既降低了企業成本,又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