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11-17 10:2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易簡乾
中國固廢網觀察到,11月3日, 廣西桂林平樂縣縣城環衛保潔和園林綠化市場化服務項目采購意向于近日發布。

但有心的朋友會發現,該縣的環衛項目早在今年9月3日,就已用“特許經營權出讓”的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且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特許經營期長達40年,不出意外這應該是國內首個特許經營期長達40年的環衛項目。
但就在兩個月后,原本稀有的40年環衛特許經營權“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常規的環衛項目出現在招標網站,這背后有哪些原因?
01.40年特許經營環衛項目變“3+3”
預算4.4億變3900萬
平樂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總面積1919.34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3月,平樂縣轄6個鎮、4個鄉。截至2023年末,平樂縣戶籍人口為46萬人。
今年9月3日,平樂縣縣城環衛保潔市場化服務項目40年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的采購意向發布,預算金額為4.4億元,預計采購時間為10月。

從采購意向發布到如今11月,早已過了預計采購時間,但始終不見該項目正式的招標動作。
直到11月3日,“平樂縣縣城環衛保潔和園林綠化市場化服務項目”的采購意向發布。與原來相比,項目名稱有所變化,在原本的保潔的單一服務范圍之上,添加了園林綠化內容。
此外,原本最吸睛的“40年特許經營權”變成了“3年+3年”的運營期限模式,預算金額也從原本的4.4億下降至如今的3900萬。
02.原項目問題重重,新項目糾偏
關于該項目,此前行業內主要關注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40年特許經營期是否太長?
環衛項目屬于輕資產運營項目,主要成本是垃圾車、人力及車輛運維費用。而清掃車、垃圾車等主要設備的生命周期通常為5-8年。
市場上常見的環衛項目周期短則一年,也有采用“1+1+1”模式簽約的3年期環衛項目,又或采用“3+3+2”模式的8年期環衛項目,40年的超長特許經營項目極其少見。
有網友擔憂,一旦獲得40年的合同,會不會讓環衛企業成為區域壟斷者?且隨著當前自動駕駛清掃車、AI路徑優化、智能垃圾桶等技術的應用,以及社會對環衛需求的變化,項目的服務標準和技術水平若停留在合同簽訂時的狀態,運營商很可能沒有動力投入與應用新技術,而相關部門也無法通過更換運營商來引入新技術。
第二,環衛項目采用特許經營模式的合規性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第17號令)對特許經營項目的規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 明確收費渠道和方式, 項目經營收入具備覆蓋建設投資和運營成本并獲取一定投資回報的條件, 不因采取特許經營而額外新增地方財政未來支出責任。
《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項目規范實施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投資〔2024〕1013號)明確,PPP新機制項目應為具有明確收費渠道和方式的使用者付費項目。使用者付費包括特許經營者直接向用戶收費,以及由政-府或其依法授權機構代為向用戶收費。
1013號文還規定“垃圾清運服務等不涉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經營權或收費權轉讓等,不得采取特許經營模式”。
第三,是否是一次變相的“融資”?
行業內,也有人猜測,當地是否將未來40年的環衛支出“打包”成一個項目,進行變相融資,以規避當前的年度預算審批或債務限制。這本質上是將經常性支出偽裝成資本性支出。
03.寫在最后
在國家新政策(特別是發改辦投資〔2024〕1013號文)的強力規范下,地方取消了“特許經營權”的表述,轉變為純粹的“市場化服務項目”,運營期改為“3+3”年。這完全符合政--府購買服務的定義,是合規的操作模式。
這個轉變表明,當地及其上級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問題,并迅速糾正,避免了頂風違規的風險。如何迅速糾偏,使項目從“不合理”回歸“合規”與“合理”。
伴隨服務內容趨于多元以及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環衛行業面臨的內外部挑戰持續升級。在此背景下,2025(第三屆)AI+環衛高峰論壇將于2025年12月19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本屆論壇將以“AI賦能——共建環衛服務高質量生態”為主題,旨在深入交流現階段AI在環衛領域的實踐進展及未來趨勢,探討AI對行業發展模式的沖擊與挑戰,并期待搭建統一的政府部門與泛環衛行業間溝通接口,推動相關政策機制落地,助力企業揚帆出海。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