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11-07 10:33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 薛濤
臨近年底,多地垃圾分類開始“沖刺”。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宣布,12月1日起《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從11月1日開始,《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正式實施。
除了相關法規的施行,一些地方開始積極“撤桶并點”。
“我們小區從國慶節開始就撤桶了。”一位家住白云區的廣州居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們小區是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試點。
在各地積極推行垃圾分類的同時,如何降低不斷上升的垃圾清運量?

獎勵還是懲罰
2018年,北京的垃圾清運量再次增長,平均每天要清運2.67萬噸生活垃圾。如果用2噸的垃圾車進行清運,需要1.34萬輛才能全部運走。
大量的垃圾如果無法循環利用,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有可能導致“垃圾圍城”。
11月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2019(第二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透露,預計明年1月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會獲得通過。
很多地方在垃圾分類條例的出臺上,已經走到了北京前面。鄭州出臺的管理辦法規定,將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包括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未按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投放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元罰款。
鄭州的管理辦法在個人罰款上,明顯低于其他城市普遍200元以下的標準。
11月1日,浙江省《分類標準》正式實施,根據規定,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此外,還有針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未按照規定的相應罰款。
不過,懲罰只是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中的一部分。11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辦法》正式實施,對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將通報表揚并補助資金2000元,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獲得通報表揚并補助資金1000元。
深圳市財政每年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最高限額3125萬元,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按照各區每年實際撥付的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的50%,對各區予以經費補貼。總補貼金額共6250萬元。
“經濟懲罰和獎勵,二者不可偏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生態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林瀟瀟表示,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的行為設定罰則,意味著將垃圾分類確認為一種規范義務。但設置罰則畢竟是對公民權利的克減,必須合法、合理。
林瀟瀟認為,正向激勵可以采取經濟激勵的做法,但不一定需要設定太高的獎勵金額。關鍵在于通過靈活的形式設計,讓群眾感受到合規行為能夠獲得肯定。
以湖北省宜昌市為例,當地組織志愿者進入社區,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同時對居民的分類行為進行評估、給予積分獎勵,居民通過積分可以兌換肥皂、垃圾袋等日常生活用品。
撤桶并點的難與易
垃圾分類條例的出臺只是第一步。垃圾分類實施的關鍵,在于定時定點投放和“撤桶并點”。
“今年垃圾分類的高潮是由上海強制垃圾分類引發的,之后各地都紛紛跟隨。”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薛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關鍵就是在于強制手段,其中又以“撤桶”為重要標志。
其他地方針對垃圾分類,一開始都是獎勵為主的,在上海強制政策出來之后開始紛紛效仿,并快速推進。薛濤表示,很多地方針對垃圾分類,條例上寫了處罰措施,但是如果沒有撤桶并點和定時定點投放等措施強制就有沒用。
“撤桶并點”推進太快,也容易出現問題。廣州一些小區撤桶后發現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跟不上,又恢復設桶。
上述白云區居民表示,他們小區實行“柔性化管理”。小區有志愿者,如果沒分好,他們也會幫忙。小區1千多戶居民,在居民群里面沒人抱怨什么,大家還是比較滿意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針對“撤桶并點”,很多地方政府也在想新招。廣州市荔灣區擬采購的183套設施硬件,其中一款計劃在多個小區設置的“樓道撤桶”定時投放桶點,可在居民投放垃圾時自動感應并播出提示音,弄臟手了還可以獲得擦手紙巾。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但作為一項可能給群眾帶來不便的措施,垃圾分類在推行過程中需要尤為注意減少給群眾生活帶來的負擔。”林瀟瀟建議,除了積極進行宣傳教育以外,政府還需要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并以補貼等形式減少群眾的經濟壓力。
城市垃圾清運量不斷增加
垃圾分類條例設置與推行,還要與垃圾減量的目標相適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很多地方垃圾分類條例的出臺,伴隨著地方垃圾增速放緩的目標。
以浙江為例,2018年,該省城鎮生活垃圾年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2019年,該增長率還要繼續縮減到1%以內。2018年,浙江省垃圾清運總量為1474.6萬噸,較2017年增長1.37%。
大批地區的垃圾清運量仍然在快速增長。以北京和上海為例,2018年垃圾清運量分別為975.1萬噸和784.7萬噸,較2017年增幅達到5.44%和5.60%。如果計算常住人口的人均一日清運量,北京達到1.24公斤,上海達到0.89公斤,在全國排名第一、第二位。
全國的垃圾清運量也在持續增長,近年來垃圾清運總量年均增速超過5%,其中2015年-2018年較上一年增速分別達到7.18%、6.37%、5.69%和5.59%。
薛濤指出,垃圾清運量提升有多種因素影響。首先是環衛的服務的提高;其次是城市化率的提升,導致垃圾清運量的提升;第三是城鎮個人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比如快遞、外賣包裝盒等垃圾的數量明顯提高。
“我們的數據是,發達的一線城市,垃圾人均日產生量在1到1.2公斤之間。”薛濤說。
如何通過垃圾分類來實現垃圾減量?
林瀟瀟表示,從國際上看來,只要保證垃圾種類劃分的科學合理,以及處理方式的對應有效,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減量是沒有問題的。以東京都廢棄物填埋處理廠為例,280萬噸以上的廢棄物,在經其分類處理后剩余36萬噸。可見,垃圾分類處理對于實現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而其中的關鍵不僅在于源頭上的垃圾分類,更在于根據各類垃圾的性質,采取最為有效、合理的處理方式。
薛濤表示,垃圾總量降低需要改變生活方式。針對垃圾總量減少的措施,一般是在收費端,就是對垃圾進行計量收費,才有可能真正出現總量變化。
2018年發布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這意味著,垃圾收費制度的建立,將和垃圾分類共同推進。
編輯: 趙凡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