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1-15 10:21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顧春雨、王妍、張曉娟
12月19日,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薛濤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以“固廢年度觀察(上):行業數據觀察與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盤點”為題,用大量數據深入剖析固廢行業發展歷程及環衛市場化情況,對其他固廢細分領域進行觀察預判,并最終揭曉年度固廢及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
相關閱讀:

“這是有史以來我第一次把一個報告分成兩部分,下午一開場徐海云老總對垃圾分類的批判或者批判性的思辨非常尖銳(推薦閱讀:徐海云:垃圾分類大潮下,垃圾焚燒市場會萎縮嗎?)。我的關于垃圾分類跟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焚燒之間的思辨關系,以及未來對固廢行業走向的思考,將會在明天下午介紹。今天這一場全是數字,用數字展示關于這一年我們的固廢行業和環衛行業企業在市場的表現,以及未來其他領域的市場觀察”薛濤說。
今天的報告分為四大部分:固廢市場分析,固廢市場的競爭格局,環衛市場分析,以及環衛市場的競爭格局。
固廢市場分析

我們先看一下固廢領域中的生活垃圾焚燒領域。從今年的前十個月來看(見左上圖),依然跟往年一樣,還是在八九月份進入秋冬季的時候,生活垃圾焚燒的市場釋放明顯高于其他月份。另外今年一大特點,河北和河南“兩河流域”釋放的項目非常多(見下圖)。
從2019年前十月焚燒項目的規模分布上看(見右上圖),有接近一半(46%)的垃圾焚燒項目是600-1200噸/日的常規規模。

整個規模分布來看(見左圖),低于300噸/日,進入了一個規模不經濟的焚燒量的空間,在多年的垃圾焚燒項目中,低于300噸/日的焚燒項目非常少,大都在600-1200噸/日,以及1200-2000噸/日這兩個規模范圍,還有23%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在300-600噸/日的規模范圍。
從歷年新增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釋放來看(見右上圖),徐海云老師提到今年是投運最多的一年,他說這是歷史最高值。據我們估計,明年依然是投運最多的一年,而今年是新釋放(市場化)項目最多的一年。E20研究院數據中心給出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10月,無論是中標規模還是中標數量,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已經與去年持平,如果再加上今年11月和12月新中標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今年的新中標項目將超過去年,而明年能和今年保持持平將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右下為歷年新增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單體規模圖,總體還是保持穩定,在1000噸/日左右。

注:按照《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布的《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全國337個地級城市被劃分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等 ”四個等級。其中,一線城市4座,新一線城市15座,二線城市30座。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將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整體劃歸為(新)一線城市
從區域分布看(見左上圖),釋放項目依然在華東地區最多。另外,我們注意到(新)一線城市占到14%(見左下圖),我們給(新)一線城市重新定位了一下——人多、有錢,這些區域基本上在華東、華南地區。
從區域分布的時間軸看(見中上圖),東北地區今年略有上漲,西部地區有所下降,中部地區有所上漲,東部地區已經開始有所下降。(新)一線城市在今年明顯增長很少,這些最好的地區確實在2018年及之前幾乎瓜分完畢,由此看也都可以拿到國家的相關補貼。大部分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增量在四線和五線城市(見中下圖)。
從設計能力看(見右上圖),設計能力超過2000噸/日的項目在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份額中均有出現。設計能力≥2000噸/日的大項目主要在(新)一線城市(見右下圖)。這些城市的人口多聚集,垃圾量大,往往也通過各區之間的協調,成立集中的2000噸/日以上的大型垃圾焚燒廠,比如在杭州、蘇州等地區,這些項目毫無疑問是收益最好的項目。

這張橫圖是非常明顯的(見上圖),從歷年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來看,(新)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項目增長速度都在放緩甚至下降,最大的增長在四線及五線城市,這跟E標通查到的標訊走向更小的市以及大的縣城趨勢是非常吻合的。同時可以看到全國以及2019年前10個月,四大經濟區和五線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分布(見左下圖和右下圖)。

生活垃圾焚燒市場瓜分還有多少年?到目前為止,很多省的十四五規劃已經出臺,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數字,河北和河南經過這兩年,尤其今年的高速釋放后,其在十四五規劃中的規劃數量只能是這兩年的百分之二三十(和十三五規劃相比)。另外,安徽、四川、福建和云南等省份還有空間。從總量來看(見左圖),還是會比十三五的釋放要少,但是還是有相當大的焚燒量是留在十四五釋放的。右側(見右側兩圖)也可以做一個數字性的對比,這些只是一部分省份公開的數據。

這個{垃圾焚燒處理費的}數字大家更關心了,我們一直在監控,在這樣兩個事情的發生情況下:第一,環保的監管越來越嚴格,尤其是12月13日“我是環境守法者”首批承諾發布活動的舉行,讓我們相信明年整個數據公開和監測會更加的嚴格(推薦閱讀:“我是環境守法者”活動在杭州舉行13家垃圾焚燒企業作出環境守法承諾)。第二,預計到垃圾的國補在未來某些新的項目上可能會拿不到。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況下,市場不理性的競爭程度是否有所緩和?政府對安全組織垃圾焚燒所應該準備的足夠的支付補貼是否也有所提高呢?可以從這幾張圖中看到,價格最高的地區,顏色最深,代表這個地區地方政府平均所能夠承受或者希望能夠承受的垃圾焚燒的補貼費較高(見左上圖)。從下面這張圖看,并不是最富裕的地區價格就最高,華北價格最高,應該是因為監管比較嚴;華南其次;而華東的局部地區它的價格比華北、華南要少20元,這是我們在競爭中間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東北最低,東北垃圾最不好燒,收益最低,如果補貼取消的話,對東北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是值得我們去警醒的(見左下圖)。這也就是大家所批評的,國補新老劃斷的政策實際上是劫貧濟富。
逐年來看,我們曾經在2015年的固廢論壇上,對在安徽項目低價競爭的情況進行了曝光和討論(推薦閱讀:薛濤: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數說固廢產業趨勢;綠色動力26.8元/噸奪魁蚌埠項目,再次刷新歷史中標價)。值得高興的是,從2015年以來,垃圾焚燒市場化的價格還是在逐步提高的,市場理性逐漸在回歸(見右上圖)。我們今天上午前面發言提到的,去對比屬地性價格平均170元/噸,在市場中間形成的價格只有屬地性價格的三分之一。這也是我們行業要面對和思考的一個問題。
值得大家關注是在不同規模區間的垃圾焚燒處理費。規模越大,處理費越高,這肯定跟我們的規律不符合的(見右下圖)。規模越大,垃圾焚燒廠應該收益越好,價格越低,究其原因,其實是規模越大的項目發生在更加正規的、更加有支付能力的、項目更好的地方,政府希望更安全穩妥,支付意愿和能力更充足,因此在大的項目上可以拿到更好的價格,尤其是2019年。2019年這一年,設計能力≥2000噸/日的項目價格明顯大幅提升了,這和以前是不這樣的。這確實是環保部的監管趨嚴,以及對國補政策變化的擔心,在這些富裕城市上設計能力≥2000噸/日的項目,不希望出現惡性競爭事件,這些城市資金相對充分,對城市管理的理念也是相對先進的。這個數字提醒我們,我們也認為明年焚燒處理費平均價格還會上漲,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另外說到PPP,PPP在水的領域沖擊比較大,在固廢領域實際上也有一定沖擊,現在很多人問我,財政承受能力10%用完以后,怎么上垃圾焚燒項目?我現在用很赤裸裸的數據給大家說市場的現狀,這個數據沒法做合規性解釋。很多企業問我不合規怎么辦?我只能用市場的數據來顯示在怎么做: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把固廢市場的末端處理項目包括環衛項目都進行分類,可以分為購買服務、在庫的PPP、以及不在庫的特許經營。關鍵的問題是括號里的,所有的PPP項目基本都叫特許經營,但是不一定所有特許經營都叫PPP,所以區分PPP和特許經營的核心是項目是不是在財政部的PPP項目庫內,因為畢竟是財政管著未來的支付。因此所謂市場化的項目,分為PPP(在庫)的項目和特許經營(不在庫)的項目。左邊是非市場化的專營項目,我們很多B方陣可以拿到政府的專營項目,這方面政府沒有文件不允許,至少沒有部級以上文件不允許,司級文件有的。可以看到幾個規律,專營的項目在2019年并沒有明顯的增加(見右上圖),這個主要是因為垃圾焚燒太專業,地方政府還是不完全相信地級市的沒有垃圾焚燒經驗的城投公司和平臺公司。我們看到另外一點,深藍色的部分,省級平臺公司拿到的垃圾焚燒項目明顯大幅增加。但是省級平臺拿到的這些項目,并不是直接被地方政府授予的專營項目,而是通過公開的招投標拿到的PPP或者特許經營項目。
2015年及之前,行業不把PPP當回事,那時候只是執行特許經營的流程規則,2015年生活垃圾焚燒市場采用不在庫的特許經營的比例接近90%,2016年PPP的比例直線上升達到23%,到了2017年至今,特許經營基本上穩定在了75%(見右下圖),也就是說我們僅有四分之一的項目嚴格按照財政部的規范,采取了PPP+特許經營的模式,按規定采取了兩評一案,另外75%的項目是直接簽的特許經營模式。很多企業問我行不行,我沒法回答,因為目前的法規上來說,按司級文件來說他是違規的,而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是一個比司級文件高一點的發改委的一個管理辦法。在PPP條例出臺之前,這樣一種混亂的局面可能得不到解決。但是如果PPP條例出臺,這個局面會給大家帶來一些麻煩。市場就是這么一個表現,這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象。

政府越來越重視靜脈產業園或者循環經濟園的建設。每年的新增項目中,在循環經濟園中布局垃圾焚燒廠的企業越來越多了(見左圖),十大影響力企業在循環經濟園當中的焚燒廠中占據絕對的優勢(見右圖)。明天我的報告里會談到垃圾焚燒企業或者其他的固廢處置企業如何利用循環經濟園去等待無廢城市和垃圾分類所提供的商機。

第二個領域是餐廚垃圾的處理,E20研究院《有機固廢處理行業分析報告(2019版)》中的部分數字可以看到,左邊是各省餐廚垃圾產生量的測算(見左圖),右邊是截止到2018年各省餐廚垃圾的理論處理率(見右圖)。2010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共同啟動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建設。早期的試點項目受限于收集體系的不完善、執法強度不足、技術不完善等因素,有些“早產”。而后至今已經歷了五批試點城市的試點項目建設,右圖中看,目前大部分省市的餐廚垃圾處理問題已基本解決。尤其是在近年“豬市”不順以后,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得到了大幅緩解。在去年以來,從收益上、技術運行上、實際收集的比例上和發電量上等都有大的緩解。

上午溫宗國老師已經提到無廢城市中餐廚的情況(溫宗國:“無廢城市”建設的關鍵路徑及國家試點展望);我們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到長江經濟帶城市對餐廚處理的需求較為旺盛,很多地方還有很大的空間(見左下圖)。另外餐廚行業具有典型的分散產生源的項目特點,實際上從北京來看,包括其他的城市,過于分散的產生源對整體收運體系的管理有非常大的挑戰,這些明天報告中還會談到。

另外我們關注的一個領域是廚余,餐廚行業火爆另外一個新增量就是干濕分離后的濕垃圾的去處,黃點的部分是包含分類以后的含廚余垃圾處理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循環經濟園或者單獨建設的廚余垃圾處理廠。這些項目在這兩年都逐漸進行投運,這些關鍵的項目我們點到這里面。明后年我們論壇上繼續討論的問題,將會是這些地方的廚余垃圾的運行怎么樣,這些送來的廚余垃圾的成分分析,到底和生活垃圾有多大的差別等等。這一部分也是我們固廢行業一個重大關注的商機。

還有一個非常熱點的領域是危廢,我們幾乎所有的十大影響力企業,包括固廢的領先企業,在危廢領域幾乎都有布局,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他們已經成為危廢行業中相當有力的競爭者。這個領域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現象,首先商業模式角度來看,危廢處理既不是PPP的領域也不應該是特許經營的領域而是純市場化的商業行為,只是許可證受環保部門監管。2011年到2017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包括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如東方園林、雅居樂這些企業的進入,使得危廢處理處置量直線上升。從左圖中圓圈的面積可以看到各省危廢經營規模的分布,在江蘇這個地區明顯在危廢處置產業端供給非常大。

我們關注更重要的一點,經營許可證的發放,核準的經營規模和許可證的份數等等與實際經營規模的增量是不一致的。一些省份雖然證發的多,真正可以拿到危廢進行穩定運營的項目增長量實際上低于經營許可證的增長速度,閑置處理能力在增加。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數據,我們都知道我們一直在提醒危廢領域有很大的風險,相關主管部門希望放水養魚,放更多的企業處置危廢,利用市場競爭降低工業產污企業的成本的趨勢下,有些地區出現供給局部過量的情況。在左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江蘇省的危廢產生量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江蘇整個企業數量和危廢的經營許可證的發放數量都是最多的。我們現在已經關注到,江蘇的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飽和的狀態。在去年和前年的高溢價可能會受到抑制,這是我們特別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地方處理能力跟不上需求,比如山東。另外一個危廢行業要分析或者要特別關注的情況是,危廢的資源回收利用的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危廢資源回收利用量并不總是發生在廠外的,實際上有一部分是由企業在廠內自行處理的。根據今年部分省份發布的相關規定來看,未來危廢的處理還會進一步鼓勵工業企業在廠內,包括外部合作伙伴跟他一起在廠內消納危廢,這一部分對于當前危廢市場行情將會有一定的影響。

建筑垃圾這個事并不好干,溫老師在上午也有所探討,上海建筑垃圾偷偷傾倒到蘇州的事件,促成了上海環境在上海的建筑垃圾項目落地。這是我們從E標通關注到的建筑垃圾市場化項目,數據顯示近兩年建筑垃圾市場化項目逐漸提高(見左圖),很多建筑項目是由B方陣這樣的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操作,我們無法監控到它的價格或者商業模式。建筑垃圾PPP項目比例非常低,大概89%都是采取特許經營的方式,因為建筑垃圾更多是資源化的收費模式,較少采用政府補貼(見右上圖)。
建筑垃圾市場化項目主要發生地在華中、華東,其次是華北(見右下圖),我們會繼續關注建筑垃圾、裝修垃圾對固廢行業增量的補充項目,我們相信中間的機會非常大。這是第一部分,主要講行業。
固廢市場競爭格局

到企業端來分析,今年最大的熱點是什么?國jin民tui,我們專門分析了企業的狀況,我們把所有的企業所有制分為民企以及民企中逐漸引入國企的民企(偏民企混合),當民企所有權、控制權逐漸向國資轉移的時候,我們把他定義為偏國企的混合,如啟迪環境。在國企中間包括地方的國資委直接控制的,地方的公用事業專營體制下的平臺型國企,也包括省級平臺型國企以及純市場化的國企。

這些企業我們把他們貼上標簽,在分析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的十年發展中(見左圖),我們看到這樣的局面:純民企還不錯,來自于我們垃圾焚燒的利潤好于污水。主要原因在于垃圾焚燒發電的利潤比較好,尤其下手比較早的,所以在資本變化之中,他的抵抗力比較強,受沖擊相對較小,如果對應看水的領域是慘不忍睹的。民企在垃圾焚燒領域的規模大概保持在25%左右,還有國企參股民企,即民企的實際控制人是民營企業的(民企混合),這個比例是上升的。另外的淺紅色就是已經轉移到國企來控股的(國企混合),比如發言的啟迪環境;還有純國企,純國企依然是我們的主力軍,國企在重資產運營中有天生的優勢。
我們再看垃圾焚燒領域國企的變化,右邊(見右下圖)是把左側的純紅色的下面那部分又拆成了市級平臺、省級平臺和市場化國企,2019年,在垃圾焚燒領域又多了一個競爭者——省級平臺公司,他們也是要通過招投標獲得項目的。

這是我們通過上市公司的(只有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是公開的,大部分是截止到2018年報)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的。財務指標這塊,營收還是在增長的,應收賬款的均值也是在增長的,無論是固廢、水還是環衛(見左上圖、中上圖和右上圖)。環衛我們去掉了中聯和龍馬,因為這兩家設備營銷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們更關心的是僑銀和玉禾田。營收的增長率因為受到PPP退潮的影響水務行業增長率大幅降低;固廢行業和環衛行業相比,環衛增長速度更高,固廢還在增長中,只是增長率有所下降(見左下圖)。應收賬款的增長率,環衛行業偏高,2018年偏高,固廢行業2018年還不錯(見中下圖)。我們又把這兩個數字比了一下,即應收賬款除以營收,即考慮規模的釋放的前提下再看應收賬款的增長率,水務仍然是最高的(見右下圖)。這至少從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么2018到2019年期間水務行業的國jin民tui的影響非常大——應收賬款是其中一個原因。

我們看一下市場化率和集中度,環衛市場化率速度非常快,三年之內已經從16%到40%,快追上污水行業了。當然比不上垃圾焚燒,垃圾焚燒從大規模釋放開始就是特許經營的時代,這個數字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比例,這跟他的專業性和市場慣例有很大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的垃圾焚燒市場集中度也是得益于其一開始就非常高的市場化比例,所以他的行業集中度是最高的。如果不是固廢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很難從政府拿到垃圾焚燒項目,因為太敏感,政府一定會選擇有成熟業績的企業或者是前十幾名的企業。污水的市場化程度,在經過2018到2019年的PPP以及資本收漲之后大幅提高,因為有很多兼并發生。環衛市場集中度是下降的,因為進入門檻比較低,大約有12000家,每年還有新增的企業進入環衛領域,他們拉低了市場集中度。危廢領域一直維持不動。

我們的固廢十大影響力生活垃圾的焚燒占比很大,固廢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拿到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83%,其中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拿到43%,強者恒強,非常明顯。

這是投運的規模,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以后已運營的項目已經接近未運營的項目,企業的營收、收入比例、現金流會等會大大改善。為我們企業在未來拓展其他業務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這是一個行業好的現象。

接下來的數字越來越重要了,按比例分析(見左圖),第一,我們已運營的垃圾焚燒總的收入基本穩定,伴隨著企業的擴張,他們這個比例也是同比擴張的。第二,根據簽的合同額,也許沒有進入投運,但是我們按照行業的平均價格來進行計算控制總的市場潛在性規模,在這幾年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做了越來越多的環衛項目(綠色)、病死畜禽項目(粉色)、危廢項目(紫色),這些項目的增量都十分明顯。截止到本次評選結束,各家在手的項目總規模,用個細分領域的行業平均單價計算得出的可控制性營運收入的排名(見右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少量企業垃圾焚燒項目(紅色)比較多,如康恒和深能源;大部分企業多元化非常明顯,包括領頭羊光大國際和中國環保。我們還有一些細節,深紅色部分是已經運營的項目,代表企業當前的現金流。右側這個有小圓圈的部分是指的屬地性公司市場化以后所獲得的項目,藍色的部分是企業本地拿的項目,我們叫它專營項目(如深能源在深圳的項目、上海環境在上海的項目、廣環投在廣州的項目等等),這些項目沒有通過市場競爭來獲得,價格會相對較高。

再進入下一個排行,垃圾焚燒的總規模,圖中(見左圖)可以看到,截止到2019年10月底,22家固廢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市場化和屬地性的規模。第二張圖(見中圖)可以看到,截止到2019年10月底,22家固廢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的已運營規模和未運營規模。第三張圖(見右圖)是截止到2019年10月底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規模;其中有兩家超過了兩萬噸,有兩家超過了一萬噸,還有很多家超過了五千噸,這些規模的總和體現了今年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高度釋放。

還可以關注一下在媒體上我們新聞關注度的排名,光大、首創、康恒等等受到了媒體高度關注。(相關閱讀:22家企業100大新聞出爐,光大國際成為年度“上鏡王”)

最后宣布一下本屆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排名如上。
環衛市場分析

接下來是環衛市場,左邊這張圖比上次演講增加了一個月(薛濤:大數據里看環衛市場化中盤和垃圾分類開局)。從現在來看,2019年環衛市場跟固廢市場有點類似。與2018年總量相比略有增長,但是總的來看環衛釋放項目增速開始平緩。右邊(見右上圖和右下圖)可以看到相應的標段的分配。

從環衛項目分布情況看,環衛中黃金項目是在華東比較明顯,華東地區的項目(按年服務金額)明顯多于其他區域,其次為華北、華南等區域。

這是一張環衛項目的分布圖。環衛項目的年限以小于1年和1-3年為主(見左上圖)。另外,環衛采購年限和采購形式有很大的關系,環衛項目還是以購買服務為主,但是十年以上的環衛項目一定是采用PPP或者特許經營的模式會更多(見右上圖)。即便如此,環衛得益于PPP,才能進行長期化和大規模化;但是環衛又受傷于PPP,第一,環衛不是污水、垃圾那樣屬于被“全面”要求必須PPP的領域,第二,環衛被認為是純政府付費項目。本來受限制的是園林、河道類PPP,結果傷及到了環衛PPP,2019年前三季度,環衛PPP占比明顯下降。黃色的部分是很怪異的(見右下圖),我們認為環衛不屬于特許經營項目,現在地方政府為了環衛項目能夠市場化招商,PPP這個門堵上以后就轉到特許經營,這實際是有風險的。我們認為特許經營項目是有強運營屬性的,有單價量的污水、垃圾項目,環衛在特征上并不符合。此外,我們還看到有一大堆十年以上的環衛項目直接就是購買服務——3×N+X,直接繞過財政關于純政府付費的PPP限制。研究一個政策到底能落地到什么程度,必須要了解中國的央地博弈關系和政企博弈關系,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些數據。

環衛一體化項目是優質的項目(見左上圖),金額一般在五百萬以上,其中縱向一體化——產業鏈條的延伸,占8%;橫向一體化——服務內容的擴張,比如從環衛到綠化、到路燈養護等等,占92%。橫向+縱向一體化占比0.22%。從鄉鎮環衛項目的分布來看(見左下圖),2019年前三季度鄉鎮的比例明顯提高,中環潔陳總專門講到黃山的項目(中環潔陳黎媛:城鄉環衛一體化“黃山模式”的探索實踐),伴隨著對均等公共服務的要求,環衛項目走向城鄉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專門對環衛市場的12000家企業根據來源進行了分類,從環衛市場企業來源分布看(見右圖),有固廢水務行業A方陣轉型的、地方環衛企業市場化的、車輛裝備類的、市政園林類的等等,這些企業拿不同項目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尤其是A方陣在環衛一體化項目上有先天的優勢。
環衛市場競爭格局

我們盤點一下環衛的競爭格局,5000萬以上的項目,2018年有16家可以拿到,2019年只有8家能拿到。這個馬太效應在環衛領域也非常明顯。

再看不同來源的企業在年服務金額的分布,市場化環衛企業、地方環衛企業市場化以及固廢、水務A方陣擴張企業在大項目上都有一定比例(見左圖),右側是五千萬以上環衛市場參與主體分布逐年變化情況,2019年前三季度,A方陣的份額略有下降(見右圖)。

五千萬以上環衛項目影響力企業的占比55%,和垃圾焚燒差不多,地方環衛市場化企業占比24%,固廢、水務行業的A方陣擴張占比11%(見左上圖)。十年以上的環衛項目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占比44%(見左下圖),十大影響力企業占比所有環衛項目的19%。環衛市場集中度(CR10)這幾年在20%左右徘徊,這也和我們十大影響力企業在行業中的占比吻合,2019年環衛市場集中度是下降的,為20%(見右圖),大量小項目的出現和大量新進入者在一程度上降低了環衛市場集中度。

右圖是21家環衛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的服務總金額,北京環衛、僑銀、啟迪、北控等等均在排行榜前幾位,我們祝賀僑銀在資本市場順利通關,北控沖擊香港的資本市場取得進展。右側是截止到2019年10月底,21家環衛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的新增年服務金額。

這些優質項目每家企業到底拿多少?3年以上的項目服務總金額排名中,北京環衛、僑銀、北控城市服務等排名靠前。我們再看一億以上的大項目,北京環衛、龍馬環衛、中環潔、僑銀環保等等均入排名(見右圖)。

這是新聞關注度的排名,北京環衛、僑銀環保、中環潔排名前三。(重磅 | 中國固廢網發布2019環衛企業年度50大新聞)

我們宣布一下本年度的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排名如上。

感謝我的團隊為我提供的純純的數據報告。謝謝各位!
接下來我們直接進入十大影響力企業的頒獎儀式,在頒獎儀式之前,我為在座的各位嘉賓以及企業負責人介紹一下本屆評選的相應規則。(推薦閱讀:【年度大榜】2019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出爐)
編輯: 趙凡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