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3-28 14:33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在《市場有多聰明》一文中寫道,“我做生意這么多年,也不知在商場上打了幾千個滾了,但有時候還是會想一個問題:“市場究竟有多聰明?”這一擬人化的提問,讓很多人一驚。馮侖用四個故事展開對這一話題的討論。他認為,當下,我們應該更多地研究社會管理如何改革,如何把一些政府職能交給市場、交給 NGO、交給市民老百姓自己。
對此,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其實,仔細想來,能夠讓市場化力量成功的基礎土壤是法治。試想,如果開車者對拖車公司的投訴不能得到公允的解決,或者開車者可以通過“找人”來減免費用,上述市場的效力馬上就大減。這些事情在中國一直在發生。而法制不是停留在紙面的條文,在落地中執行者也是人,法制的執行者為什么也要按法制一絲不茍呢?因為他們怕媒體曝光。所以,市場的力量能夠發揮,離不開公平的氛圍,而公平能否實現,則需要法制,而法制能夠貫徹(法律不是法制,具體可參考大清律),則離不開媒體的監督。這條邏輯鏈一樣適用于環保如何能夠健康發展。期望PPP調動社會資本力量和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也離不開法制和契約精神的出發點。
薛濤的觀點也引起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共鳴,中國環境規劃院副研究員李曉亮就跟帖表示贊同,政府不去做基本的規范自己行為等,為推行市場經濟打下堅實基礎、作出基本前提保障、使市場能夠真實有效運轉的基本性工作,而以沒根基的市場存在各種問題為由,就不斷把市場當成夜壺,想用時拿出來裝飾一下門面,不想用時拋一邊歷數市場“罪狀”。
馮侖在文中強調,我們要更多地相信市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更多地相信法律,依法治理這個社會,依法來讓市場發揮作用,這才能讓社會可持續地、健康地發展。
附:原文
馮侖:市場有多聰明
來源:羅輯思維 作者:馮侖
我做生意這么多年,也不知在商場上打了幾千個滾了,但有時候還是會想一個問題:
市場究竟有多聰明?
我們在市場上能做的事情,究竟有沒有邊界?
市場究竟把我們的能力放大了多少?
抑或把我們的能力扭曲了多少?
在現實中,經常會出現二難選擇:
這件事情究竟是用市場的方法做,還是用政府行政的方法做?
是讓公司去做,還是發文件讓下級去做?
不同的選擇,最后產生的效果往往截然不同。
1
比如,怎么解決“亂停車”的問題?
市場究竟能不能矯正人類的行為,或者督促人們依法依規辦事?市場能不能讓政府的手延長,而且更有效?
在有一年的冬天,我似乎看到了一個答案。
大概是在十六七年前的冬天,我去了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城。路上的雪約莫有半尺高,而且還在不停地下。
司機一路開著車,每到一個需要停車的地方,不管是加油站、餐廳,還是學校,路邊都看不見停車位的線。
這種情況下,要是擱咱國內,就算有個戴袖章的人過來查,你也完全可以說,“這怎么停啊?你能看見停車位嗎?”很容易就能搪塞過去。可是這個司機卻是每到一處停車,就恨不得把四周的雪都扒拉開來看一下,確定自己沒有壓在線上,然后才走開。
于是我特別好奇,問司機,“這大雪天,還這么講究?警察都不出來了,還擔心被罰嗎?”
司機說,“這你可不知道,這個季節是拖車公司生意最好的時候,他們會特別認真地逮你的小毛病,然后罰你的款、掙他的錢。”
司機告訴我說,以前他們這兒一到冬天,由于下雪,亂停車的人就比較多,但是警察又沒有辦法一個個查,于是他們就想出一個辦法:每到大雪季節,就發兩三個牌照出來,有這個牌照的人,就可以成立一個拖車公司。
對政府來說,他預計一個冬天的罰款最多是 3 萬,而養警察一個冬天的費用可能就要 5 萬,還不如發個牌照,讓拖車公司去找茬,罰款就作為拖車公司自己的盈利,政府自身也省了錢。
對拖車公司來說,這筆生意有一定的風險。如果看走了眼,人家沒有停在線外,你舉報了人家,還把人家車子拖走了,之后引起糾紛,打官司輸了就得賠錢,那自己不就虧了?
于是拖車公司就特別謹慎,一旦他們認為這個車子停的有問題,在處理的全過程中他們都會錄像,同時請自己的律師把所有文件做好,然后舉報給警察,最后在事實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才能去罰款。
這樣一來,每到冬天,司機也就會特別小心,因為他們都知道,拖車公司是私人企業,為了賺罰款,他們不怕寒冬,兢兢業業地 24 小時都貓著。而且這幫家伙特別狡猾,車輪稍微壓一點線時,警察通常不會那么認真地查處,但拖車公司的人會超認真地找出你這些毛病。于是,司機一到這個季節就特別自律。
2
關于市場的作用,還有第二個故事。
“9·11”之后,拉登藏匿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的一個地方。有一段時間,美軍不斷地派大軍進入這一帶,但后來又無聲無息了。很多人揣測:美軍是不是放棄了?是不是不抓拉登了?
但是拉登一直沒有出來活動,因為他比誰都清楚,美國人從來沒有放松對自己的抓捕:不僅有像 CIA 這樣專門的人在盯著情報,更重要的是,在他身邊隨時都可能出現“賞金獵人”。
“賞金獵人”是美國政府用來抓捕拉登而調動的民間力量。
只要你有專業的背景,比如當過警察,加入過特種部隊,或者在這些地區做過雇傭軍,那么你就有資格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通過審查即可獲得去抓拉登的許可。最好是父子倆或者兄弟倆一起,這樣成功的機率更大。
當時,美國給出的最高懸賞金額有 5000 萬。在抓拉登的過程中,所有的成本都由賞金獵人自己負擔,比如手銬、武器、機票、吃喝、服裝。一旦抓到目標,這一輩子就翻身了。
這個賞金調動起來的干勁真是大,在拉登可能藏身的地點,經常會有這樣的賞金獵人出沒。他們偽裝成本地人,分散小股活動,像狼一樣嗅覺非常靈敏,一旦有消息就過去探探。這些獵人對拉登的威脅反而更大,所以拉登更不敢隨便把消息走漏出來。
在抓捕拉登的過程中,賞金獵人和正規的特種部隊還起了矛盾,因為賞金獵人比部隊還積極,經常會打亂正規部隊的行動計劃。
于是,正規部隊就利用這一點,故意放一些假消息出去,讓賞金獵人去折騰,這樣一來,還能誤導恐怖組織以為自己沒有被注意到,因而放松警惕。
拉登最終是被海豹突擊隊干掉的,但在這十年中,賞金獵人在這一帶的出沒無疑給拉登制造了巨大的壓力,也給美國政府最后解決拉登的問題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這是一個市場和政府共同行動的計劃。賞金獵人自掏腰包深入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恰好彌補了正規部隊的高成本和無法去到一些犄角旮旯地方的缺陷。
3
第三個故事,說的是戰爭中的私人企業。
在全球的武裝沖突、局部戰爭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私人企業的身影,市場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原來由國家武裝力量、政府權力、政府職能管轄的地方。
我第一次了解到這件事情,是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在那一次戰爭中,很多人很詫異地發現,大量的美軍給養車隊,來自于私人的物流公司。
物流公司的效率根本不輸于部隊專業的汽車兵。私人的物流公司有專機,有衛星定位系統,有專業的司機。所以在海灣戰爭當中,他們負責了大量運輸軍需物資的工作,為軍隊提供后勤保障,包括一些技術保障和基地軍人的生活保障。
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之后,美軍在伊拉克安排了一個行政長官,當地政府也選出了自己的政府高官。在這些官員、工程師、技術人員、特殊部門的周圍,活動著非常多的來自私人安保公司的保鏢。
最著名的私人安保公司就是黑水公司。雖然黑水公司因為誤殺了當地的民眾,最后在譴責聲中關門了,但是作為美國五角大樓的一個承包商,這個公司完成了很多政府不能完成或者不讓完成的特別任務。
這樣的私人安保公司現在也始終存在,而且在沖突熱點地區,他們生意格外好,成為推翻當地軍政府或反對派的重要力量。比如在近年打擊伊斯蘭國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雇傭軍,這些雇傭軍就是受雇于私人安保公司的武裝力量。
所以,地球上的沖突和戰爭也越來越多地變成代理人的戰爭,變成局部的沖突和小型戰爭。這樣就讓國家或區域間的利益紛爭可以在一個可控的、低烈度范圍內解決。
4
最后來講講我們國家打海盜的故事。
近幾年來,我們威武雄壯的海軍出行亞丁灣,保護了我們遠洋的貿易船隊——這樣的新聞總會令國人振奮。但是別忘了,除了海軍以外,其實更多防范和打擊海盜的工作是請國際上的安保公司來負責的。
這個市場有多大呢?在亞丁灣上海盜出沒最活躍的時候,我們國家的商船出行一趟要付給安保公司 8 萬美金。而中國一年跑去亞丁灣的商船,有幾千航次。
由于生意好,很多安保公司都來搶生意,發展到現在,每一艘商船上都配了專業的武裝安保人員,而且價格越來越低,到現在不足 3 萬一次。
對照來看,動用一次海軍大軍艦,對付只是幾條小舢板的海盜船,威風是威風,但是成本可能是幾十萬美金,跟收益實在不相匹配;倒不如再花個三五萬美金,每條船上請安保公司派幾個人,又有效、又簡單,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5
顯然,市場能夠做的還有很多,只是我們今天并沒有完全意識到。仔細想一想,目前有很多政府在做的工作,或許可以換一個方式,通過市場也能做、而且會配合政府做得更好。
所以在當下,我們應該更多地研究社會管理如何改革,如何把一些政府職能交給市場、交給 NGO、交給市民老百姓自己。這樣一來,社會的秩序反而會變得更好,人們自由活動的空間也會更大,做事的效率也會提高。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依賴于一個有效的、公正的法治系統。其實社會不怕有沖突和矛盾,最怕的是決策的混亂和法治系統的不健全。我們要更多地相信市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更多地相信法律,依法治理這個社會,依法來讓市場發揮作用,這才能讓社會可持續地、健康地發展。
編輯: 李曉佳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