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11-21 08:42
來源:中國固廢網
2008年09月04日,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生物質發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同2006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環發〔2006〕82號)相比,在文字上只差三個字“進一步”,從內容上來看具體有哪些區別,這一步到底進到了哪里呢?
從背景上來分析,國內垃圾處理設施選址越來越難,各地居民鬧事的現象此起彼伏,以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為高潮。發布一個原有通知的調整版似乎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如果垃圾焚燒設施建設規范和運行標準不嚴格執行的話,新的通知就可能只是一個推向公眾的擋箭牌。
原通知中的“一般不得在大中城市建成區、規劃區新建生物質發電項目。”改為“一般不得在大中城市建成區新建生物質發電項目。”這實質是應對越來越難找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選址的難題,按照目前的相關政策,很有可能有的城市找不到一處垃圾處理設施。在2008年11月13日,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聯合主辦的“2008中國固廢高級論壇”上,北京城市建設研究院的徐文龍院長在回答提問時也認為會存在這種情況,他強調說,中國幅員遼闊,應該根據不同的地質、水文等情況執行不同的標準。
采用流化床焚燒爐處理生活垃圾作為生物質發電項目申報的,其摻燒常規燃料的控制項目由熱值改為質量。這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更加容易實現和控制。
強調了公眾參與,明確提出依法做好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眾參與一直是現實環評體制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如同身體的闌尾一樣,但是從理論和現狀來講,沒有這個“闌尾”,垃圾處理設施可能將越來越面臨問題和責難。
污泥焚燒發電項目明確進入了生物質發電項目環評的范疇,但是內容表述中,將污泥含在了生活垃圾之中卻是明顯的不妥。
在技術要點的環境風險部分,增加了對二噁英和惡臭污染物的定量控制標準。奧運會期間北京高安屯填埋場附近居民對于惡臭的不滿成為了政府安撫的一個重點對象。盡管后來,當地政府進行了道歉,并且承諾將花9000萬元人民幣治理惡臭問題,但是全國范圍內惡臭的治理仍然是難點。二噁英問題就更被廣泛傳播,甚至在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跟帖,反響非常強烈。中國固廢網一位咨詢專家認為,這不僅是對我國垃圾處理設施投入不足造成的歷史積淀問題的爆發,同時也是政府公眾環境教育工作不力的一個寫照。垃圾處理屬于市政設施,人人都產生垃圾,在中國人居密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垃圾處理設施周圍幾乎不可能沒有居民。
由“衛生防護距離”改為“環境防護距離”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根據一位參與編制本通知的專家反映,到底要不要這個距離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垃圾處理設施對周圍居民的影響同距離有關,但目前來看,更主要的是運營管理和控制的問題。即使達到了300米的最小距離要求,如果垃圾處理設施沒有按照要求和規定運營,問題依然嚴重。國外的垃圾焚燒廠距離居民很近,但是由于垃圾焚燒運行控制嚴格,依然不會遭到反對。
上面只羅列了幾處調整,還有一些文字表述的增減,均體現了目前的困境和需要改善的地方。表面上是一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但是其影響卻是很大的。如果設施建設和運營單位不能按照規定嚴格操作的話,即使前期滿足了環境影響評價,這個通知就有可能成為抵御附近居民“鬧事”的擋箭牌。(中國固廢網 李建軍)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