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固廢網訊 11月27日上午,在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0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城市建設研究員劉晶昊副總工發表了題為“青島城市垃圾處理園區管理與實踐經驗介紹”的演講,分享了垃圾處理園區建設發展的經驗。
劉晶昊從青島城市垃圾處理園區開始,帶領大家感受了中山、廣州、深圳、日本本九州、韓國首爾等國內外的生態環境園區,通過多個案例的講解描畫出垃圾處理園區的全景。
在園區里面,生活垃圾的處理主要通過焚燒發電廠、生物處理廠和衛生填埋場。垃圾焚燒廠發揮的余熱,可以用于污泥干化處理,飛灰產生爐渣和建筑垃圾可以聯合處理;電子垃圾可與廢紙、廢金屬、廢塑料等共同處置;污泥、餐廚垃圾等易產生沼氣,連同填埋場的調節池一起,可用沼氣為焚燒廠提供可燃氣體,提高焚燒發電廠的發電量。上述過程中產生的殘渣可以通過填埋場最終處置;達標排放后的污水部分可作為綠化用水回用到整個園區。所以園區的理念不僅僅是跟焚燒廠的簡單拼合,而是由各設施構成的一個循環體系,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劉晶昊提及,今年國家三部委聯合出臺了垃圾處理的技術指南,其中提到了規劃和建設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北京市去年也曾指出,以后的垃圾處理廠不僅僅是一個垃圾處理廠,而且要成為一個園區。他預計,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在節約土地資源、加強污染控制、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處理水平方面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楊)
編輯: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