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記住了APEC藍。霧霾大,風吹一下就能消散;水體污染了,隨著流動,或者把住源頭,注意治理,幾年十幾年也能變好,國內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是一但土壤被污染了,那就是天長地久的,可不是那么簡單能恢復的。
土壤污染威脅不容忽視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2013年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為5912萬噸,按農業種植面積計算化肥用量為321.5kg/hm2,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和統防統治覆蓋率還不高,農藥用量仍然較大。殘留農藥經過降水、地表徑流和土壤滲濾進入水體所導致的土壤和水環境質量惡化及生物多樣性破壞等問題仍然存在。此外,每年有約40萬噸的農膜殘留于土壤中,帶來“白色污染”。區域性農業資源質量下降,尤其是局部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及產地土壤健康問題日益加劇。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表示,我國土壤資源減失,土壤退化加速。全國現有耕地面積13516.34萬公頃,大部分耕地后備資源的質量很差,地力也隨即不斷減退。中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294.91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0.72%。同時,我國土壤肥力失衡,耕地需加培育。土壤污染加速,區域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日益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土壤與每個人有關
任何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土壤,建設“美麗中國”、構建生態文明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任務,所以,對土壤的保護也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指出,“要加強土壤保護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土壤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程度。”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建議,編制并啟動土壤安全教育行動計劃,加大土壤安全的宣傳力度,拓寬土壤安全的宣傳教育渠道,提高公眾的土壤安全保護意識。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認為,要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和公眾生態環保意識和科學文化素養,培育健康消費生活習慣,切實提高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營造公眾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