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24 17:00
來源:E20環境平臺
2015年12月18日—1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2015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廣東佛山新城隆重舉行。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佛山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悅倫,佛山市市長魯毅,歐洲城市聯盟首席協調官尼古拉斯,外交部歐洲司參贊倪曉京等出席了論壇。
“2015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旨在更好地落實中歐雙方領導人2012年簽署的《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共同宣言》,推進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務實合作。此次論壇邀請了歐盟官員、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專家學者、城市市長、知名企業家等300余名海內外嘉賓,共同分享中歐城市發展理念及示范模式,交流中歐城市建設的經驗與做法,推廣城市最佳實踐案例,并研究拓展中歐合作模式與機制,13個合作項目現場進行了簽約。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瀚藍環境”,下同)與瑞曼迪斯工業服務國際有限公司簽署了中歐環保戰略合作備忘錄。
論壇播報:瀚藍模式破解“垃圾圍城”,有力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作為全國綜合環境服務領跑者、佛山市環保行業龍頭企業的瀚藍環境受邀出席此次論壇。在“綠色發展與低碳城市”對話環節中,瀚藍環境副董事長、總裁金鐸對瀚藍環境在綠色發展上的思考和實踐作了詳細的介紹,并對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了建議。

(圖為瀚藍環境副董事長、總裁金鐸在“2015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發言)
金鐸指出,當前,我國城鎮化處于由中期向后期發展的階段,環境壓力持續加大。城鎮化率每提高1%,人口增加1300萬,垃圾每年增加620萬噸,污水每年增加11.5億噸。所以,我們看到,城鎮化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環境資源的可承載能力卻是有限的。作為制造業大市的佛山,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已進入城鎮化中后期,政府對生態環境治理高度重視,本地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利支撐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瀚藍環境以社會成本最小化的模式提供系統化的綜合環境服務,支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其中一個社會成本最小化的典型案例,便是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其以資源化利用為核心,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固廢處理環保產業鏈,被譽為破解“垃圾圍城”問題的“瀚藍模式”。產業園堅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生態循環并與社區和諧共融。其中垃圾轉運量為116.8萬噸/年,垃圾焚燒量為110萬噸/年,每年向大氣減少排放甲烷氣體4455萬立方米,每年二氧化碳減排量為40萬噸。
瀚藍環境系統化環境服務解決方案,從整個社會需求出發,遵循的“循環”理念,實現城市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的社會成本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推動了佛山市南海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瀚藍環境副董事長、總裁金鐸還對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建議:一、加強對環保產業的培育和政策引導;二、依托省金融高新區和“金科產融合”計劃,為環保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三、搭建環境服務供需對接平臺;四、規劃、引導打造環境服務龍頭品牌企業;五、可研究探索緊湊型城市發展理念。
據悉,12月18日下午,論壇部分嘉賓參觀了瀚藍環境下屬的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對產業園的全產業鏈規劃的前瞻性以及該園區的高水平運營管理表示贊賞。
場外鏈接:政企合力,瀚藍環境助力佛山樹立 “生態城市”標桿
“2015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為第二屆城市論壇,不少人心存疑惑,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交匯點為何在佛山?
佛山,位于廣東省中部,地處珠三角腹地,是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都,全國文明城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些年,佛山在低碳生態、海綿城市、綠色建筑、垃圾處理等城市生態化發展方面做出了驕人成績。
2015年10月,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在全區7鎮街啟動餐廚垃圾試點收運工作。此項目不僅能有效杜絕“地溝油”“垃圾豬”,保障居民生活食品安全,還能變廢為寶,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生態化發展。
為了保障垃圾收運和處理效果,佛山南海區政府與瀚藍環境形成合力:先是投資2.59億元,建成了日均處理量為300噸的餐廚垃圾及廢棄油脂處理廠;接著又出臺了《佛山市南海區餐廚垃圾管理實施辦法》,細化餐廚垃圾產生單位、收運單位、處置單位行為和執罰規定。同時,南海區政府考慮到實際情況,承諾前三年免費收運處理,鼓勵垃圾產生單位將餐廚垃圾交于瀚藍環境全資子公司南海綠電公司統一收運,進行無害化處理。
佛山南海區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各地政府、環保企業和社會公眾的關注,南海區區政務委員蔡漢全也表示有意將南海區做成全國餐廚垃圾收運工作的典范。
身處廣東佛山南海區的瀚藍環境為佛山的生態化發展提供了環境保障。瀚藍環境用了10年的時間,投資23個億,規劃、設計、落地,最終在佛山市南海區建立了一處鏈條完善的固廢生態產業園,這是國內唯一一家落地形成的包含綜合市政固廢處理完整產業鏈在內的項目。通過產業生態系統的最優化規劃和設計,實現區域化城市固廢處理的最優化組合和協同效應,達到節約用地、降低成本和現代智能化管理的目的,提供系統化的城市固廢處理服務,成為我國城市區域化綜合環境服務治理的新模板。
瀚藍環境副董事長、總裁金鐸說:“瀚藍環境的使命是‘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地方政府、環保企業、社會公眾能聯合起來,為城市的生態化發展,為山青水美的居住環境而努力。”
編輯:陳丹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