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3 09:06
來源:北京市政府
日前,北京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并逐年擴大強制分類實施范圍,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市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開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2018年示范片區覆蓋率達到30%,2019年達到60%,2020年達到90%。全文如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精神,加快推進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堅持首善標準,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全面提高垃圾分類工作水平,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以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類別,通過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和各區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公共機構(主要包括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和相關企業(主要包括賓館、飯店、購物中心、市場、寫字樓等場所經營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全市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達到90%以上,進入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增速控制在4%左右;垃圾分類相關制度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市民基本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明顯提高。
二、推動公共機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
從黨政機關率先做起,嚴格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標準要求,對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并逐步將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形成黨政機關帶頭、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局面。市城市管理委要會同市有關部門,制定推動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各區要落實屬地責任,積極支持駐區中央黨政機關、部隊、市級黨政機關開展垃圾強制分類。
三、開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
從2017年起,開展以街道(鄉鎮)為單位的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工作,在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實現“三個全覆蓋”,即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主體責任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基本類別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理系統全覆蓋。加大對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資金支持力度,制定完善創建驗收標準,加強日常檢查考核,確保取得實效。
四、強化垃圾分類重點工作
(一)規范垃圾分類投放
設置專門容器用于餐飲單位投放餐廚垃圾,避免混入廢餐具、塑料等不利于后續處理的雜質,并做到“日產日清”。以“干濕分開”為重點,引導居民將濾出水分后的日常廚余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投放。鼓勵居民和社區將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收運和處置。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則,設立固定回收點或設置專門容器,對不同品種的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收集、獨立儲存。完善垃圾分類積分獎勵制度,充分發揮其激勵和導向作用。充實基層管理力量,發揮“一長四員”(樓門長和垃圾分類宣傳員、指導員、分揀員、監督員)作用,加強對市民日常垃圾分類投放的宣傳和指導。
(二)規范垃圾分類收集
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嚴格落實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管理責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須與有資質的單位簽訂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收集運輸處理服務合同。鼓勵采用“大小桶”等收集模式,保障垃圾收集“干濕分開”。優化完善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站點布局,探索通過對現有垃圾樓、轉運站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可回收物和各類其他垃圾分類收集、計量、中轉等功能。加強對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履職情況的日常監管,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定期開展執法檢查。
(三)規范垃圾分類運輸
依法規范垃圾分類運輸許可,運輸餐廚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應當專車專用并符合相關規定。鼓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環衛專業作業單位向社區延伸,逐步替代“低、小、散”的非正規垃圾收運隊伍。加強垃圾運輸管理,對垃圾分類運輸車輛作業信息、行駛軌跡等進行實時監控;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視覺識別系統,統一分類運輸車輛標識,便于社會監督;嚴格執法檢查,堅決杜絕垃圾分類投放后被重新混合收集運輸。
(四)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能力
著力提升現有設施垃圾處理工藝水平,滿足分類處理需求。優化垃圾處理設施布局,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衛生填埋設施、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制定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布局規劃,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推動再生資源規范化、專業化、清潔化處理和高值化利用。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有害垃圾處理體系,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
(五)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治理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