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13 14:00
來源:南寧市政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廣西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7〕167號)文件精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為南寧市加快建設“四個城市”,勇當廣西營造“三大生態”、實現“兩個建成”排頭兵提供有力的質量保障和支撐。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推行垃圾分類制度,2020年底基本建立相應的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逐步擴大住宅小區試點范圍,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二)階段目標。
2018年,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成立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機制;在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在110個住宅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啟動地方性法規調研、起草工作;出臺考評辦法、標準等配套制度,制定引入社會資本工作方案,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
2019年,在相關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擴大住宅小區分類試點范圍;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法規規章;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終端處理設施建設。
2020年,城區范圍內的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選擇不同類型的住宅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逐步完善分類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建設。
三、組織機構
成立由市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城鄉建委、市商務局、市食藥監局、各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有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南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宏觀指導,綜合協調,督促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兼任,常務副主任由市城管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績效辦、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環保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局分管領導擔任,辦公室工作人員可視工作需要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調。
四、實施范圍
(一)公共機構:包括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廣場、公園、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
(二)相關企業:包括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
(三)部分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住宅小區。
五、主要工作任務
(一)推動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標準要求,并逐步將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各城區、開發區要落實屬地責任,積極指導、支持轄區內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強制分類要求實施分類。(牽頭單位:市機關事務局,責任單位:各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二)引導居民自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引導居民自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選擇不同類型的住宅小區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范試點,逐步擴大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實施范圍。引導居民單獨定時投放有害垃圾,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負責管理,并委托專業單位定時集中收運;引導居民將“濕垃圾”(濾出水分后的廚余垃圾)與“干垃圾”分類收集、分類投放。“濕垃圾”可就地處理或由環衛部門、專業企業采用專用車輛運至餐廚垃圾處理場所,做到“日產日清”,“干垃圾”由居民和社區、物業公司或委托專業公司深入分類,將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收運和處置。(牽頭單位:市住房局,責任單位:各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健全法規和配套政策制度。
完善地方性法規、規章,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要求,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的法規體系。推動《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出臺《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等配套政策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制定相關配套政策,為低值可回收物的分類回收提供支撐和動力。(牽頭單位:市法制辦,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質監局)
(四)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處置體系建設。
1.完善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整合本地現有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積極探索有害垃圾的處置路徑;建立健全非工業源有害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提升市區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能力。提升有機垃圾處理能力,鼓勵居民區、農貿市場等設置專門設施對易腐垃圾就地處理,在穩定運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餐廚垃圾集中收運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范圍。建立健全大件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探索綜合利用渠道。(牽頭單位:市城管局,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住房局、市工商局、市發改委,各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建立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統籌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利用設施,推進江南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建立集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處置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促進基地內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的無縫高效銜接,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緩解生態環境壓力,降低“鄰避”效應和社會穩定風險。(牽頭單位:市城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環保局、市商務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城鄉建委,各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