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7 11:29
來源: 北京建工修復
法庭上,原告律師鹿鳴詳細陳述了被告污染環境的事實,被污染的“母親河”已經變成一條“毒河”!





為了修復受損害的水環境,鹿鳴向法院申請原告承擔環境修復費用3.165億元!故事由此展開……


知識點:環境公益訴訟
隨著《民事訴訟法》和《環境保護法》的修改,“公益訴訟”這個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2013年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審結環境民事案件48.7萬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1萬件、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383件、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252件。
回顧近幾年的環境資源案例:2014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結泰州市環保聯合會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判處6家企業賠償環境修復費用1.6億元。2015年,福建法院審結新環保法施行后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016年,山東德州法院審結全國首例大氣污染公益訴訟案件,判令被告賠償2198萬余元用于環境修復。2017年,寧夏法院審結騰格里沙漠環境污染公益訴訟系列案,督促8家企業投入5.69億元修復受損生態環境。連續四年,均有具有重大影響的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可見公益訴訟已經成為司法機關為綠色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有力手段。
擔任該案件主審法官的東方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白雪梅為了實地了解清水河受污染情況,和幾位法官一起來到清水河邊實地勘察。
但她們發現,清水河看起來并沒有什么異樣。
為了深入了解環境污染的特征,白雪梅邀請環境專家座談,專家的科學解答解開了白雪梅的疑慮——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