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3 13:03
來源:住建部


二、長效保障措施
(一)強力行政推動
一是“一把手”抓“一把手”。金華市市委書記親自進行全市動員部署,從市到縣、到鄉、到村,層層抓“一把手”。僅在試點過程中,市委分管副書記就先后與試點區區委書記溝通10多次。各級“一把手”既“掛帥”,又“出征”,各縣(市、區)書記多次召開現場推進會,鄉鎮“一把手”更是進村入戶,推動工作落實。
二是健全協調機構。在市縣兩級“五水共治”辦公室下設辦事協調機構,負責謀劃、統籌、協調、督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
三是試點先行、全域推進。根據人口規模、產業布局、地域遠近、經濟發達程度等因素,金華在市區選擇了工業主導、農業主導、城郊結合部3個不同類型的鄉鎮先行開展試點。試點鄉鎮所有行政村、企事業單位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其他縣市也選擇若干個鄉鎮進行整鄉整鎮試點。試點取得成功后,2015年4月金華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下發文件,在全市農村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明確提出兩年實現全市農村全覆蓋的目標。到2016年7月底,全市已有145個鄉鎮、3896個行政村開展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鄉鎮實現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達88%。
(二)多元化資金籌集
建立“財政直補、群眾繳費、社會參與”的資金籌集模式。
一是建設費用由縣級財政負責。通過財政獎補形式對開展分類減量的行政村一次性補助10-15萬元,用于建設陽光堆肥房,同時按在冊人口人均20-60元不等的標準補助配套設施建設,如配置分類垃圾桶、垃圾車等。
二是運行費用主要由市、縣兩級財政解決。平均每人每年補助約84元,由市、縣兩級財政按1:1.5比例安排,包括保潔員工資、堆肥房維護等后續管理費用。除財政資金外,各村設立“共建美麗家園維護基金”(見圖7),農戶每人每年繳納10-30元,商戶每年200-500元,繳納費用在村務公開欄公示。
三是爭取部分村級企業捐助。用于垃圾分類的長效實施、農戶的獎勵等。

(三)全方位監督考核
政府層面-實行分類工作分級考核制度。
市對縣、縣對鄉鎮、鄉鎮對村的分級督查考評,市對縣實行季查,結果列入五水共治考核;
縣對鄉鎮、鄉鎮對村實行月查,分別公布排名,全年成績與垃圾分類減量資金補助直接掛鉤、與聯村干部及村主要領導獎金掛鉤。
村委會和村黨員干部層面-實行垃圾分類網格化管理(見圖8)。村兩委班子成員劃分責任片區,每名黨員聯系若干農戶,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分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實行村務公開,在村莊保潔承包、繳費標準、經費使用等各個環節做到公開透明;聘請村里有威望的老人擔任環境監督員和勸導員。保潔員層面-建立分類評優制度(見圖9)。實行鄉鎮對各村保潔員的月度考評制度,每月評比獎勵10-20%的優秀保潔員,激發他們做好分類工作。農戶層面-建立環境衛生榮辱榜制度(見圖10)。村干部、村民代表及有一定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對農戶分類等情況進行打分評比,每月每村評出先進戶3-10戶、促進戶3-5戶,通過“笑臉墻”“紅黃榜”公布結果。健全農戶“門前三包”制度,實施衛生費收繳制度,并將其納入鄉規民約。


(四)廣泛社會參與
一是黨員干部深入宣傳。市縣鎮村層層召開動員大會,召開村級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時,討論通過陽光堆肥房選址、村規民約、垃圾桶的選擇,以及落實黨員聯系戶制度和村民代表聯系戶制度。通過實行農村黨員聯戶制度,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鎮村干部走村入戶開展宣傳發動,與農民談心交心講垃圾分類。如婺城區竹馬鄉向家源村黨支部書記姜寶釵,在抓垃圾分類工作過程中,一次上門群眾不理,二次上門群眾罵她,三次上門群眾打她,但她仍然堅持上門做工作。垃圾分類做好了以后,村子的環境變美了,得到了群眾的點贊,她在群眾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
二是發揮婦女主力軍作用。各級婦聯積極發動培訓農村婦女,組織開展“好姐妹宣講團”“垃圾分類、巾幗先行”“攜手垃圾分類、共創美麗家庭”等活動。
三是共青團、教育部門動員。共青團各級組織廣泛開展“讓垃圾分開旅行”“家園風景秀”等活動,動員青少年和社會志愿者積極參與分類。教育部門在全市小學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教育,通過“小手拉大手”等活動,促進農戶分類。四是企業積極參與。對于設在農村的各類工廠,明確由各級工會負責,組織開展陽光堆肥房的村企聯建、企業職工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金華市鎮村宣傳動員工作流程見圖11。

圖11 鎮村宣傳動員工作流程圖
三、初步成效
一是農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實行農村垃圾分類后,垃圾不落地,堆放、轉運等環節二次污染明顯減少,農村邊角都變得干凈了,群眾反映蒼蠅、蚊子變少了,臭味沒有了,改變了農村原先“一場大雨、一河垃圾”的現象。
二是推動鄉村旅游大幅發展。據統計,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減量的2015年,金華市農家樂接待游客就達1688.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0.82億元,分別比2014年增長18.9%和24.1%; 2016年以來,農家樂進一步加快發展,上半年金華市農家樂接待游客976.7萬人次,營業收入6.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5%和28.4%。垃圾分類有力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帶動了古村落觀光、休閑農業、民宿經濟等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促進養成文明新風。垃圾分類的過程,既是農民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過程,又是農民文明衛生素養的提升過程。村莊干凈了,也倒逼著農民改變自身不良習慣。如村民以前隨手亂扔垃圾比較普遍,現在家庭主婦甚至就在分類垃圾桶邊剝筍殼,邊剝邊分類。農戶門前“三包”、衛生費收繳等寫入村規民約,潔凈庭院、美麗家庭等評比活動的開展,笑臉墻、紅黑榜等制度的實施,是村民自治自律的生動實踐,進一步促進了農民自我管理和文明素質的提升。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